青藏高原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沉积岩古地磁学研究

青藏高原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沉积岩古地磁学研究

ID:37090090

大小:4.91 MB

页数:86页

时间:2019-05-17

青藏高原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沉积岩古地磁学研究_第1页
青藏高原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沉积岩古地磁学研究_第2页
青藏高原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沉积岩古地磁学研究_第3页
青藏高原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沉积岩古地磁学研究_第4页
青藏高原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沉积岩古地磁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藏高原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沉积岩古地磁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P318.4学校代码:1〇697密级:公开学号:201521061NorthwestUniversity士字位i2文’MASTERSDISSERTATION青藏高原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沉积岩古地磁学研究学科名称:矿产普查与勘探:高扬指导老师作者:吴汉宁研究员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二〇一八年PaleomagneticDatafromtheMiddle-LateJurassicSedimentaryRocksoftheNorthQiangtangBlock,Ti

2、betPlateau,ChinaAthesissubmittedtoNorthwest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inMineralResourceProspectingandExplorationByGaoYangSupervisor:WuHanningProfessorJune2018摘要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地质事件,涉及到块体的拼合、增生及特提斯洋演化等多种构造活动。中生代以来,尤其是羌塘地块与欧亚大

3、陆南缘的碰撞时限、方式,以及羌塘地块的古地理位置等问题,对于明确青藏高原该时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采自青藏高原羌北地块雁石坪地区和双泉河地区的371块沉积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岩石磁学结果显示,在布曲组和雪山组的灰岩样品中,其载磁矿物主要以磁铁矿为主;而雀莫错组和夏里组砂岩样品中的载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同时含有少量的磁铁矿。通过系统热退磁及交变退磁,获得了稳定的特征剩磁分量。并对雁石坪地区中-上侏罗统样品的沉积岩样品进行了磁倾角浅化的识别,结果表明,获取自雀莫错和夏里组砂岩样品中的古地磁方向数据

4、可能存在着磁倾角浅化的问题,导致其发生浅化的原因可能是沉积岩的压实作用,而获取自布曲组和雪山组砂岩样品中的数据则不存在该问题。基于此,应用E/I法和等温剩磁各向异性法对获取自雁石坪地区中-上侏罗统砂岩样品中的古地磁方向数据进行了磁倾角浅化校正,发现其存在着10°左右的浅化量。倾斜校正后的古地磁结果为:雀莫错组(J2q)的古地磁极为λ=72.8°N,Φ=230.3°E,A95=10.4;布曲组(J2b)的古地磁极为λ=77.7°N,Φ=292.8°E,A95=7.9;夏里组(J2x)的古地磁极为λ=76.3°N,Φ=291.8°

5、E,A95=10.9;雪山组(J3x)的古地磁极为λ=79.3°N,Φ=255.8°E,A95=12.0。另外,本文还在双泉河地区布曲组的灰岩样品中获得了1个古地磁极:λ=61.6°N,Φ=337.3°E,A95=11.7,对应的古纬度为20.8°N,与获取自雁石坪地区的数据基本一致。另外,获取自双泉河地区布曲组的古地磁极为:λ=61.6°N,Φ=337.3°E,A95=11.7,对应的古纬度为20.8°N。通过对比发现,中-晚侏罗世期间,羌北地块总体位于北纬~21-23°之间,并未发生大规模的纬向运动。其晚侏罗世的实测古纬度

6、与塔里木板块同时期的平均期望古纬度相比,存在着5.3°的纬度差,表明自晚侏罗世以来,羌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之间发生了约580km的北向运动。相对于塔里木地块,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早期,羌北地块主要为逆时针旋转;至中侏罗世期间,羌北地块的旋转方式发生改变,成为顺时针旋转;而晚侏罗世到白垩世期间,又成为逆时针旋转。关键词:青藏高原,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古地磁,磁倾角浅化IABSTRACTTheformationandevolutionoftheTibetPlateauhaveundergoneaseriesofcomplexgeo

7、logicalevents,andinvolvedavarietyoftectonicactivities,includingassemblyexpansionofblocksandevolutionoftheTethyanoceans.EspeciallythetimeandmethodofcollisionbetweentheQiangtangblockandthesouthernmarginofEurasia,andthepaleogeographiclocationoftheQiangtangblockisofgrea

8、tsignificancetounderstandthestructuralevolutionoftheTibetPlateausincetheMesozoic.Wesampled371sedimentaryrocksamplesfromtheYanshipingarea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