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 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

2017届 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

ID:37110207

大小:38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7

2017届 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_第1页
2017届 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_第2页
2017届 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_第3页
2017届 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_第4页
2017届 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届 二轮 酶和ATP 专题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限时规范训练(建议用时:45分钟)1.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蓝藻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通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C.ATP分子中储存着大量的活跃化学能,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D.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解析:选B。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正确。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细胞中无线粒体、叶绿体但可进行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B错误。ATP分子中储存着大量的活跃化学

2、能,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C正确。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无叶绿体,能产生ATP的结构只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D正确。2.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C.酵母菌产生CO2的过程中都有ATP的合成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解析:选B。人体细胞合成ATP在无氧呼吸下也能产生,故A错误。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故B正确。酵母菌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

3、段时产生CO2,同时有ATP的合成,但在无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时没有ATP的合成,故C错误。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因为蔗糖是否被分解无法用碘液检测,故D错误。3.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解析:选C。分析题图可知,当产

4、物B浓度高时,可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引起酶1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1变性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也说明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A、D正确;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有着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正确。4.取5支试管,编号为1~5,分别加入2mL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的H2O2溶液,进行如表所示实验。据表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12345加入物质蒸馏水锈铁钉生土豆块熟土豆块生土豆块、稀NaOH溶液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A

5、.1号和3号对比,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2号和3号对比,说明不同种酶的催化效率不同C.4号和5号对比,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D.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解析:选D。分析5支试管所加入的物质及实验结果可知,2号中锈铁钉含有的Fe3+可以催化H2O2分解,但气泡较少;3号中生土豆块含有的H2O2酶能催化H2O2分解,气泡很多;4号中熟土豆块因高温导致H2O2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分解,几乎无气泡产生;5号中稀NaOH溶液导致生土豆块中的H2O2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分解,几乎无气泡产生;1

6、号作为对照组。3号和1号对比,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2号和3号对比,说明H2O2酶的催化效率比Fe3+的高,即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3号和4号对比,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5号和3号对比,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由于没有设置多种不同温度,故本实验不能用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5.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实验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中曲线a所示,第二次实验仅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b表示。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改变了酶的种类  

7、  B.改变了酶的用量C.改变了底物浓度D.改变了反应温度解析:选C。从两条曲线可以看出,两次实验中反应速率均逐渐减慢,一段时间后反应终止,产物不再增加,但两次实验中产物生成总量不同。如果改变酶的种类或反应温度,要么反应无法进行,要么反应总时间发生改变,但反应终止后产物总量不会改变;如果改变酶的用量,反应总时间可能发生改变,但反应终止后产物总量不会改变;如果改变底物的浓度,将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生成总量,反应终止后产物总量必然改变。6.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

8、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A.温度B.pHC.淀粉溶液量D.唾液量解析:选C。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进行到12min后,还原糖的生成量不再增加,两组反应都不再进行,改变某一条件后生成物总量降低,反应物淀粉溶液量减少会导致此结果。而改变温度、pH和唾液量均只会改变反应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不改变生成物总量。7.如图中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