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酸对铊污染土壤中铊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腐殖酸对铊污染土壤中铊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ID:37121504

大小:301.8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8

腐殖酸对铊污染土壤中铊形态和分布的影响_第1页
腐殖酸对铊污染土壤中铊形态和分布的影响_第2页
腐殖酸对铊污染土壤中铊形态和分布的影响_第3页
腐殖酸对铊污染土壤中铊形态和分布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腐殖酸对铊污染土壤中铊形态和分布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环境学报2009,18(3):891-894http://www.jeesci.com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sE-mail:editor@jeesci.com腐殖酸对铊污染土壤中铊形态和分布的影响1,21*1,2邓红梅,陈永亨,常向阳1.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州市污染控制与同位素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选用云浮含铊硫铁矿周围冲积土壤为供试样品,在土样中投加不同比例腐殖酸,采用连续浸提法对比研究了外源腐殖酸

2、对受铊污染土中的铊不同形态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腐殖酸投入比的加大,酸可交换态含量明显下降,Fe/Mn氧化物结合态反之,有机质结合态与Fe/Mn氧化物结合态雷同,残余态几乎无变化;腐殖酸对酸可交换态铊分配比率最高为13.6%~30.5%,分别是有机态铊和Fe/Mn氧化态铊的2.8~15.1倍和2.8~3.7倍。结果说明腐殖酸有降低冲积土壤上有害活动态铊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在于腐殖酸具备的络合(螯合)能力和胶体特性。研究确认,腐殖酸可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优质材料。关键词:铊;腐殖酸;重金属;形

3、态;吸附中图分类号:X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906(2009)03-0891-04土壤腐殖酸(humicacid,HA)是决定土壤性状Tl污染土壤提供科学的依据。的重要组分。它是一种可变电荷有机胶体,含有多1材料与方法种功能基如羧基、酚羟基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1.1实验仪器和试剂对环境中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结合能力,使之成为Elan6100型ICP-MS质谱仪(美国PE);DB-3环境中有害重金属离子的重要络合剂和聚沉剂,从不锈钢电热板(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pHB-3而对

4、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便捷式pH计(上海三信仪表厂);HH-8数显恒温[1-3]性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铊(Thallium,Tl)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是分散、稀有重金属,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仅TDL-5-A飞鸽牌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1为0.75mg·kg。Tl是一个典型的毒害元素,其毒性大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FG-781型)。[1]于Hg、Cd、Pb、Zn和Cu,仅次于甲基汞。但近腐殖酸为生化试剂,HNO3,HAc,NH2OH·HCl,

5、年来,由于含铊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过程中向环境排NH4Ac,30%H2O2,NaOH,HClO4,25%NH3·H2O,放大量的铊,造成了严重的区域性Tl污染。土壤中HF均为分析纯试剂。的Tl可被植物(尤其是粮食作物)富集,并可通过食1.2供试土壤物链进入人体发生累积,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研以云浮含铊硫铁矿周围的冲积土壤表层土[2]究表明,Tl的富集与有机质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目(0~20cm)为供试样品,其基本理化性质如(表1)前国内外对利用腐殖酸去除水体和土壤中重金属土壤经风干、磨碎后过200目的尼

6、龙筛,保存于棕[4-8]的研究予以极大重视,有机质与重金属Cd、Pb色瓶中备用。[9-11]的相互作用曾有过报道。但HA对Tl的形态影响1.3试验方法研究还少见报道。本试验将腐殖酸(生化试剂)按质量投入比为本试验以广东云浮硫铁矿周围受污染的冲积0%、10%、30%、50%、60%、80%、100%的五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量比的腐殖酸对土壤中个处理三次重复,与过200目筛的土壤充分混配后,Tl的形态分布的影响作用,为今后利用有机质改良加去离子水使之保持湿润状态,培养2周,之后按表1供试土壤的基本

7、理化性质Table1Basic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initialsoiltested-1-1土壤pHCEC/(mmol·100g)Eh/Vw(TOC)/%w(Al2O3)/%w(CaCO3)/%w(Fe2O3)/%w(Tl)/(mg·kg)冲积土3.99.43125.31.548.3ND10.121.8Eh:氧化还原电位;CEC:阳离子交换容量;ND:没有检测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0803026);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84510091

8、01001023);NSFC-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0633001);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基金项目(08C079)作者简介:邓红梅(1978年生),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痕量毒害污染物的环境行为。E-mail:denghongmei51@126.com*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9-03-28892生态环境学报第18卷第3期(2009年5月)四分法取样风干,过200目筛备检测Tl各形态含量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转化,越能降之用。低重金属的可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