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目标访谈-行为事件访谈法介绍

行为目标访谈-行为事件访谈法介绍

ID:37122250

大小:276.2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8

行为目标访谈-行为事件访谈法介绍_第1页
行为目标访谈-行为事件访谈法介绍_第2页
行为目标访谈-行为事件访谈法介绍_第3页
行为目标访谈-行为事件访谈法介绍_第4页
行为目标访谈-行为事件访谈法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为目标访谈-行为事件访谈法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行为事件访谈法介绍张伟俊BEI最早是心理学家用以进行心理测评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一系列问题,收集被访者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要深入认识资质及其作用,了解BEI(BehavioralEventInterview,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上一期的"HR新视角"中提到资质的起源时,我们向大家介绍了美国政府甄选FISO(驻外联络官)的事例。当年麦克莱兰研究小组就是用BEI收集信息,总结出杰出者和胜任者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从而找出FISO的核心资质的。热心的读者或许会问:BEI在当今的资质测评和企业管理中具有什么作用?BEI具体是怎么操作的?这正是本篇的话

2、题。何为BEI?BEI最早是心理学家用以进行心理测评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一系列问题如"您当时是怎么想的?"、"您是怎么对他说的?"、"您采取了什么措施?"等,收集被访者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杰出者普遍具备而胜任者普遍缺乏的个人特质-即资质。阅读了前几篇相关文章(见2001年第11期《好运的五级领导需要续篇》,第12期《从素质到资质》及2002年第1期《如何识别和测评资质》)的读者对资质的定义、范围、作用等都已知晓,在此不再赘述。在操作层面上,BEI目标明确,追求细节。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者能够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通过有技巧的

3、提问,在约3个小时的时间里收集3-6个行为事件的完整、详细的信息。建立资质模型的步骤BEI相对其它面试、访谈而言是十分严谨的,除了访谈过程需要大量时间外,访谈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一般不少于10个工作日)才能"上岗"。那么,如此大的投资,对于一个企业的意义何在呢?首先,企业建立资质模型的关键步骤之一是数据收集(建立资质模型的典型步骤见图一),而BEI是数据收集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和手段。通过收集杰出者和胜任者的行为细节并加以对比,能够较为准确地发现组织所需要的"成功因素",并据此搭建组织的资质模型。当然,除了BEI外,还可以运用其它方法,如专家小组(ExpertPanel)、测评中心(

4、AssessmentCenter)、问卷调查(Survey)等进行资质模型的信息收集。可能许多读者会感到意外,现在不少组织中最为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不是BEI,而是专家小组。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召集对目标岗位有充分和深入认识的人士,收集他们对相关岗位核心资质的意见。相对于BEI,专家小组操作程序较简单,花费的时间也大为减少,而且不需要培训大量访谈人员。但据研究,专家小组收集的数据的准确度只达到BEI的50%,并且容易遗漏思维方式、内驱力等方面的信息。测评中心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也能够收集许多有用的数据,操作有时也比较便捷,但由于这些方法难以了解个人动机、态度等因素,因此也具有较为突出的局限性。因

5、此,为了兼顾质量和成本,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常常将BEI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我们到底应该招聘、选拔什么样的人?如何判断候选人未来是否能达到期望的绩效?"--这恐怕是许多企业共同的难题。在已确定资质模型的前提下,行为事件访谈能够测评候选人的资质与资质模型的匹配程度,从而判断其是否具有目标岗位所需要的特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行为事件访谈称为FBEI(FocusBehavioralEventInterview,定向行为事件访谈)。FBEI是BEI的一个分支,在操作上与BEI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二者的目的。BEI主要用于研究--比较杰出者与胜任者的资质差异,建立资质模型。而FBEI是根据已有的资质要

6、求判断被访者是否具有目标资质。通过FBEI,企业在招聘时可以了解候选人是否拥有资质模型所要求的资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能帮助判断员工是否达到所要求的行为目标、是否具有"更上一层楼"的资质;FBEI揭示的态度、个性、动机等深层次特征,还能够为员工培训、职业发展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行为事件访谈可以较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访者,从而获得一般面试、访谈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如某公司公开招聘研究开发项目经理。经过多次筛选,最后的角逐在两位候选人中进行。其中一名候选人拥有硕士学位及两年团队管理经验,另外一名是学士,只有一年多相关经验。两人的研究开发成绩都很显著,而且谈吐都给人自信、进取的感觉。公司用FBE

7、I进行了最后一轮面试,最终的选择是后者。前者在学历和经验方面都略胜一筹,为什么却失败了呢?原因非常简单:资质模型要求该岗位的任职者具有"团队合作"第四级的资质水平-鼓励同伴,但前者在访谈中表现出对项目进程管理的极端重视,而激励团队的意识相对淡泊。特别是在开发项目遇到困难时,往往从资源分配的角度去调整,却忽略了沟通解释和激励士气的作用。他在访谈中举了三个负面事例,其中两个都是由于没有调动其他人的积极性而导致失败的。而那位学士在其它资质方面与这位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