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栖霞栖霞区生态文明与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栖霞栖霞区生态文明与城乡建设调研报告

ID:3714484

大小:47.9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23

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栖霞栖霞区生态文明与城乡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栖霞栖霞区生态文明与城乡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栖霞栖霞区生态文明与城乡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栖霞栖霞区生态文明与城乡建设调研报告_第4页
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栖霞栖霞区生态文明与城乡建设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栖霞栖霞区生态文明与城乡建设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倡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栖霞———栖霞区生态文明与城乡建设调研报告课题组(中共栖霞区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46)[摘要]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枟决定枠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栖霞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美丽栖霞”的宏伟目标。本文全面反映了栖霞生态文明和城乡建设现状,学习借鉴苏南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对照苏南现代化指标查找不足,提出了

2、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栖霞区;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市化[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14)02-0108-05随着栖霞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自然和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当前,提升发展质量、建设美丽栖霞已经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涉及国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及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一、全区资源、生态及城乡建设现状(一)资源利用高效集约1.土地利用高效集约。栖霞区土地总面积39544公顷,城镇及工矿用地仅占35%,给集

3、约节约用地提出了较高要求。近年来,坚持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千方百计盘活存量,通过土地整理、化工企业搬迁、治理废弃宕口、提高容积率等方式,把粗放利用的土地进行优化整合再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提高,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单位面积土地投入强度和产出水平在国家同类园区中位居前列。2008-2013年,全区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从235.67万元/公顷增长到400万元/公顷,年均增长11%。2.要素资源加速集聚。一是三区资源融合联动发展。栖霞行政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有效整合了区位、科技、人才

4、等稀缺资源,实现了良性互动、融合发展。2012年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龙潭、栖霞和西岗街道,形成了新港片区提升和东区开发“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仙林大学城向仙林科技城的转型为栖霞建设先进制造业先导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二是吸纳投资连年攀升。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国内外资本产生强大吸引力,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有45家在栖霞投资。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光电显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投资吸引力进一步放大。2008-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755亿元,实际

5、利用外资34亿美元,连续多年在全市位居前列。三是科教人才高地逐步形成。仙林科技城集聚了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2所高校,有近20万大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工作、学习和生活,倡[收稿日期]2014-03-13[作者简介]课题组成员:顾楚均、刘淑琴﹑顾弥清。·108·科技和人才优势极佳。为契合产业需要,栖霞十分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工作在全市排名靠前,2名诺贝尔得主研发团队成功签约入驻江苏生命科技园。3.自然及人文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美,栖霞地处长江中下游,幕府山、栖霞山沿江而列。栖霞山被乾隆皇帝称

6、为“第一金陵明秀山”,山景优美,古迹遍布,素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人文底蕴深厚,栖霞寺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佛祖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更使栖霞声名远播。帝王陵、南朝石刻等文物古迹区内多有分布,体现了南京六朝古都文化之魂。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龙潭金箔锻制工艺源于东晋,工艺水准极高,占世界总产量近70%。(二)生态环境全面改善1.节能减排取得实质进展。强力推进节能降耗,稳步实施第二热电厂等一批燃煤机组关停,2013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比年初计划减少约90万吨标煤,除金陵石化外,其它规上企业实现综合能耗下降3

7、.95%。完成66家“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关停48台燃煤锅炉,19家主城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实施空气污染防治,2013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23吨、氮氧化物排放1000吨,群众环保投诉量下降超过30%。2.环境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一是大力开展“碧水行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燕子矶、八卦洲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13年共完成86条城乡河道治理,持续推进东阳、龙潭污水处理厂建设。“蓝天工程”成效显著:2008-2013年,在保持地区经济总量平均15%以上增幅的同时,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8、物)排放保持了基本稳定略有下降的良好势头,2013年,仙林大学城空气质量在全市各国控点中排名第一。二是深入推进“绿地工程”。燕子矶新城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化工企业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到可使用标准。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测土配方、严格控制农药使用。3.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与恢复。严守生态红线。降低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