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ID:37148217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9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_第1页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_第2页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_第3页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科目地理(必修一)教学对象高一年级课时2课时提供者张春丽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能力目标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2)读“东亚季风”图,培

2、养学生读图和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第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

3、。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第二个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学情分析1、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热力环流有了初步的掌握,可以分析一些简单环流模型和现象,但综合的分析能力仍然较弱2、空间思维能力普遍尚未建立,理解起来仍然较为吃力3、基本的海陆位置,大洋大陆位置还未熟悉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通过作板图,采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方法化解难点知识进行教学。2、“问题导学”、多媒体实物投影。3、注意结合实际,多举例帮助学生理解。4、引导分析法、假设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发

4、散学生思维,巩固知识。5、借助比较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动手、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2、理解海陆热理性差异及其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掌握东亚季风的成因、特点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征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东亚季风的形成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1课时:1.复习引入:(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什么?(2)假设理想状态:地球不自转、不公转、无海陆差

5、异,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地球单圈环流图。回忆画图,见理想状态赤道与极地间热力环流图(图2.9)。以热力环流引出单圈环流。2.理想现实化一(附加自转条件):推导三圈环流(图2.10),采用板画方式。(1)铺垫:比较北半球高空、近地面风向的差异,说明原因。(2)推导低纬环流,“0型”。(3)推导中高纬环流,“8型”(4)以平面简图的形式按顺序绘制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5)说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6)梳理气压高低与气流升降的关系。(1)地面风向以一定夹角斜穿等压线,高空风向在一定距离处与某一等压线平行;高空摩擦力较

6、小。(4)极地-赤道冷热-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风带命名。(6)高压-下沉;低压-上升。推导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在平面图上落实气压带、风带。理想现实化二(再附加公转条件):分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图2.11)。(1)读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2)气压带和风带随什么移动?两者移动幅度如何?学生回答:(1)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太阳直射点,同向不同幅(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幅度小)。引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4.理想现实化三(再附加海陆分布差异):推导海陆气压

7、中心的季节转换。(1)结合P33海陆热力环流图(图2.4),铺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知识。(2)依据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13和2.14),说出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列表比较亚洲东部和西太平洋冬夏气温、气压、风向、对天气的影响。(3)在上两图中选出几点,根据“切-垂-偏-延”学生回忆回答:(2)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断裂成若干气压中心,(导致季风环流形成)。陆地与海洋相比:冬季降温快、气温低,高压,破坏副极地低压带,陆风、寒冷干燥;夏季升温快、气温高,低压破坏副热带高压,海风、温暖湿润。认识海陆差异对气压带和

8、风带的影响,说出北半球海洋和陆地冬夏季气压中心的高低。方法判断其风向,并与东亚季风图(图2.15)标示的风向相映证。结合北京冬夏天气变化说明。(4)结合“两个最大”,说明亚洲东部季风现象的显著性。第2课时:1.复习引入:(1)绘制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两名同学上讲台上画,各画南北半球,其余学生画全球)。(2)读图2.13、2.14,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