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胜强柔克钢

弱胜强柔克钢

ID:37153580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9

弱胜强柔克钢_第1页
弱胜强柔克钢_第2页
弱胜强柔克钢_第3页
弱胜强柔克钢_第4页
资源描述:

《弱胜强柔克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弱胜强柔克钢——小议教师不妨示弱老子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知。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意为世界上水是最柔弱的,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真做到。这是因为人们总爱逞一时的刚强,而忽略了永久的平和。从事教师工作已有五年,经历了若干个班级,对于老子这段话感触是越来越深刻。这段时期的工作经历着比较明显的变化发展。刚工作时,喜欢和学生较劲,钉是钉,铆是铆,几乎总是板着脸严厉的对待学生。经验渐多之后,越来越体会到微笑型无为而治的工作方法的好处。之前带班我

2、经常处于一种焦灼的急躁状态,常常举轻若重,而现在我比较平和从容,淡定温和,常常可以举重若轻。如今越来越体会到,作为教师,面对工作,面对学生,有时何妨以退为进,智慧的示弱。一示弱的价值1.学会示弱,建立平等的交流机制中国有句古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这就使得学生常常对老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然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才能让学生亲近你呢?“示弱”则是较好的方法之一,这可以使学生不再把你当“神”而是普通的“人”来看,这样可以解除学生的畏惧之情,防范之心,一下子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与你打开心扉。

3、1.学会示弱,是学会宽容与变通教师成熟与否更多的表现在对矛盾的态度上。新教师遇事容易“示强”,遇事沉不住气,容易把小事看成大事。然而从某种角度来看,教育无大事。哪怕后果较为严重,不妨将其化解成小事来思考解决。这样能让自己放松心态,较为平和的与学生对话,冷静的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时候的“示弱”或说“退一步”就是以一种宽容的姿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教师的强硬和学生的逞强碰撞在一起造成两败俱伤,这样既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很可能相互水火不容,使得工作陷于被动和僵局。而只要避免了第一时间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教师就能赢得时间和处理问题的主动权。2.

4、学会示弱,把能力还给学生俗话说“勤母懒女”,如果教师在学生活动和学习上一味的包办,什么事都不放手让学生去做,什么事情都要过问一下;或者每道题都作出详细的指导,都把正确答案给出,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依赖心理,即使遇到类似的事也不愿动脑想办法解决,一切坐等老师给出方法,给出答案。这必然或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低姿态”,甚至需要“隐身”或“示弱”,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思考的前台,让学生自己学习分析、综合问题中的相关信息,最终解决问题。总之教师的“不明白”“不知道”是为了让学生讨论思考解决,是为了让学生“逞强”,教师的“不能”是

5、为了让学生“能”,根本目的是为了扶持学生真正能够自主学习。二示弱的条件示弱说起来容易,在实际操作时,一定要讲技巧,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向学生“示弱”,问题要难易适度,学生基本能够做到。问题太难,为难了学生,让学生受到打击,失去自信;太容易,没有挑战性,学生觉得无趣,浪费时间。2.教师向学生“示弱”,一定要注意对象。对每一个学生的脾气和性格要了如指掌,对有些学生无需“示弱”,还有些学生则不能“示弱”。要牢记“示弱”绝对不是包庇犯了错误的学生,或是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软弱或不负责任,学生会因此轻视你,甚至鄙视你。3.教师向学生“示弱”

6、,一定要把握度。绝不可滥用,要讲对象、时间、地点和事情。如果教师经常向学生“示弱”,就真的会给学生造成老师没用的错觉。我们应该在学生与教师有距离感,很少享受到成功乐趣的情况下恰当而自然的使用。4.向学生“示弱”的教师,平时要有良好的师德形象。只有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严要求讲原则,同时真心爱护学生,在“示弱”时才能使学生反省自身,得到学生真心的回护。一个真正甘心“示弱”的教师,必是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一个充满人情充盈智慧的人,一个处世浅浅而悟世深深的人。一个教师敢于示弱,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智慧和清醒;一个教师如果能保持清醒,自然会谦虚

7、谨慎,学生也乐意接受,那他就离成功更近了,成功的教育教学结果必然属于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