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及车站设计

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及车站设计

ID:37174897

大小:376.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1

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及车站设计_第1页
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及车站设计_第2页
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及车站设计_第3页
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及车站设计_第4页
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及车站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及车站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都市快轨交通·第23卷第2期2010年4月m~《"∞Ⅲ*%Ⅻ■%■■q■■■■■■■■-《学术探讨●doi:10.3969/j.issn.1672—6073.2010.02.013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及车站设计王波李晓霞安栓庄(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7)摘要基于北京地铁换乘站的实际运营状况,全面分析现状换乘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换乘客流分布规律、乘客换乘行为特点等,从提高服务水平、减少运营风险的角度,提出换乘站的设计要点。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分布规律换秉行为特

2、点车站设计北京地铁中图分类号U23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073(2010)02—0055‘04换乘站作为轨道交通网络的“锚固点”,对全网运转效率和整体效益的发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实际运营状况看,换乘站已经成为网络中最为突出的矛盾点。因此,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期,把握好换乘站的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设计和运营等各方关注的焦点。北京的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规模位于国内前列。地铁换乘站目前暴露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笔者基于大量北京地铁换乘站的

3、研究,提出换乘站的设计要点,对国内其他城市同样具有参考价值。l换乘站客流特性与乘客行为分析换乘站客流特性反映的是客流整体表现出来的特性,而乘客行为特性更多的是从个体角度研究乘客的出行心理和出行习惯。换乘站设计要满足换乘客流需求,并与个体出行行为相符合,因此对其客流特性和行为特性进行研究,是做好换乘站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前提。收稿日期:2009-09-01作者简介:王波。女。工学硕士。工程师,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bwangl2@126.com1.1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换乘站的客流构成与特性区别于普通车

4、站,往往是客流组织与地铁运营的重点和难点,具有如下特性:1)高集中性。换乘站除了具有普通车站的进出站客流外,还汇集有相交线路甚至全网多座车站之间的交换客流,由此造成换乘站客流集中,往往是普通车站客流量的数倍。以北京地铁5号线为例,全线27座车站中换乘站5座,而换乘站的乘降量却占到了全线客运总量的40%左右。图1为北京地铁各线换乘客流占全线客运量之比(来源2008年6月AFC统计数据)。图1各线换乘客流占全线客运量比值2)多方向和多路径性。由于进出站客流、换乘客流具有不同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向,即对应不

5、同的出行路径,必然导致存在多股客流的交织,形成多个冲突点。适宜的换乘方式和合理的设施设备布局应有利于减少客流交织,同时需要加强信息引导。3)主导性。在换乘站的客流构成中,通常换乘客流占主导(北京现状16座换乘站中,换乘客流与进站客流的比值平均在4:1);而在某一时段的多种换乘方向中,同样存在主导换乘方向。因此,在车站设计和管理中应突出对主导客流的关注。4)方向不均衡性。同一时段、不同换乘方向的客流量会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外围线路与城区线路URBANRAPIDRAILTRANSIT55万方数据都市快轨

6、交通·第23卷第2期2010年4月相接的换乘站,早高峰以进城方向为主,两方向比例可高达几十比l(女nJl:京八通线的四惠与四惠东换乘站);而在晚高峰则相反。这种方向的不均衡性会影响设施的利用率,因此,当采用通道换乘时,双向组织较单向组织更有利于均衡通道利用;相应地,岛式站台与侧式站台相比,其对客流的调解能力更强。5)时间不均衡性。高峰小时客流需求是影响换乘站的系统规模、设施设备能力等关键参数选取的主要依据,因此对高峰小时系数的把握十分重要。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类型的车站高峰系数不同,一般外围区高于中心

7、区,通勤服务类型高于生活服务类型。6)短时冲击性。轨道交通客流的到达并非连续均衡,而是随列车的到达呈现脉冲式的分布规律,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对换乘设施会产生冲击作用。这种冲击作用形成对换乘能力的最大考验,直接承受这种冲击作用的设施往往位于换乘设施的端部。由于短时冲击的存在,使得一批客流到达时,易在设施前形成拥堵和客流排队(见图2~图3),当拥堵人数较多时,将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图25号线东单站北端楼扶梯短时冲击图32号线复兴门站换乘楼梯短时冲击1.2换乘行为特性分析了解乘客的行为特性,有助于对地铁换乘

8、空间进行人性化设计,并准确、有效地组织换乘客流。换乘行为特征包括乘客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f⋯7’十'‰56URBANRAPIDRAILTRANSIT1.2.1心理需求1)方便性。乘客对换乘时耗有一定的心理可接受度,换乘时间过长会产生焦虑心理。参照香港地铁研究,如能将换乘通道长度控制在60m以内,换乘时间是适宜的。2)顺畅性。换乘流线顺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绕行,减少高程起伏带来的心理惩罚;换乘设施摆放位置和方向应与流线一致,减少客流交织和冲突;同时换乘路径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