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专题

ID:37185655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1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专题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专题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专题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专题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高考考点解读(见学考P128)此考点可以概括为“三鉴赏二评价”即: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鉴赏评价)。考查题型:以前曾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现在是主观答题的形式。湖南卷的分值为5分,今年有可能增加为7分,且注重整体赏析、比较赏析。此题近几年全省的平均分都只有2分多,有一定的难度,要引起重视,加大复习力度。二.诗词常识必备1.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概述(见贺老师资料)2.辨识诗体类别(见贺老师资料)三.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

2、塑造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着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一般有三类:人物形象(叙事诗中塑造的他人形象和抒情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我形象)、景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物象(咏物言志诗或杂诗中的物象)。1.鉴赏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我)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鉴赏此类诗,要抓住抒情

3、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并要知人论世,从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还要注意托物自喻和托人自喻的塑造人物方法。例: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答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独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独。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孤独寂寞之感得以安慰。★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技巧(1)分清

4、形象类别(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具体诗句塑造形象的方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性格)(3)形象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2.鉴赏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5、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觅:寻找。梁州:古陕西地区,此指汉中前线。关河:指大散关、渭河一带。先秋:指年老衰残。天山:代西北边境前线。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如今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6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

6、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如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诗中塑造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特征(3)形象意义例: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答案:(1)寒冷、寂静(或:冷峭)(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

7、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例: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

8、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答案:(1)从体态神情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诗歌塑造了一个聪明(机灵),天真可爱的垂钓小儿形象;“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例: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