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

ID:37209601

大小:358.7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9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文艺一、把握“主题·主线”——41题考什么·怎么考中国智造——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热点解读——为什么考]2018年,《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单行本开始在全国发行,相关领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切实担负起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过去30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如果现在我们仍采用这种思路,中西差距会越拉越大,中国还将长期被锁定于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

2、道路不可,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然后与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强国梦一定能实现。[典例感悟——怎样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大一统专制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专制王朝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否则这种实用性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公元7世纪)到明末(17世纪)1000多年的时间里,

3、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材料二 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其中也包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所起的作用,但它的思想根源来自希腊。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希腊人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时隔一千多年后仍然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的力量。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放了生产力,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在16世纪和17世纪,先进的欧洲学者们创造了改变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和人类生活的近代科学。18世纪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研

4、究完全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的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科技落伍于西方的原因及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给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它极强的实用性”说明实用性强,“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说明其发展空间小;根据材料二“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

5、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说明重视理论探索、发展空间广,“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的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说明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先进并影响西方,但发展动力不足并逐步落后于西方;西方近代科技发展迅速,引发了工业革命并领跑于世界。第(2)问第一小问,从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及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重视理论研究,创造科研氛围,加强文化交流和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等角度回答。答案:(1)中国古代科技特点:实用性强,不重视理论研究;发展空间狭小,动

6、力不足。欧洲近代科技特点:重视理论探索;发展空间广;科学与技术结合。中国影响: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并影响西方文明进步;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并逐步落后于西方。欧洲影响: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推动工业革命展开;加速西方社会转型,引领世界文明发展。(2)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君主专制压制;传统思想束缚;中国古代科技自身发展缺陷;西方列强的侵略。启示:重视理论研究;创造科学研究的自由氛围;加强科技文化交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主线梳理——归纳备考]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及中国的影响(1)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7、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广泛使用②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新式交通工具出现近代工业社会开始取代传统的农业社会,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电力得到广泛应用②内燃机发明,汽车和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出现③电报、电话成为新式通信工具确立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互联网、原子能、生物工程、航天航空等高新科技出现,新的科技成就还在不断涌现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对中国的影响①第一次: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8、没有抓住机遇,最终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外国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③第三次: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动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终于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