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练习中显示不平凡

在平凡的练习中显示不平凡

ID:37237441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在平凡的练习中显示不平凡_第1页
在平凡的练习中显示不平凡_第2页
在平凡的练习中显示不平凡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平凡的练习中显示不平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平凡的练习中显示不平凡——特级教师丁杭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中的练习练习处理艺术赏析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小学柳惠军(E—mail:prounder@163.com,邮编 315174,手机:18969438738)【摘要】教材中的每一道习题安排都有一定编排意图,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读懂教材,同时教师要读懂学生,蹲下身来正确找准学生的起点,以学生的思维视角与思维方式去关注练习,对习题进行优化组合、适当开发、丰富润泽,就能使习题本身所内隐的潜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学生的思维也能在不断的探索、发现中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

2、思想方法有效教学在一次名特级教师的教学展示活动中,我意外地听到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整节课,丁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精美的教学设计,灵动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亲历中发现,在发现中提升,演绎出了别样的精彩,让我们回味无穷。现选择其中的练习教学片段,与老师们一起分享。一、平凡的练习,显示不平凡的结果。【片段一】在小组中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之后,学生们已经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接着教学进入了练习与应用这个环节:师:现在如果老师再给你三根小棒,你不拼能判断出来可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了吗?生:能!师:一起看大

3、屏幕:课件出示题目。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1)3、4、5(2)3、3、3(3)2、2、6(4)3、3、5师提问:谁先来说?生:第1、2、4这3道能,第3道不能。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先看第一题,谁来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3+4>5,3+5>4,5+4>3,所以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刚才我们判断的时候每次都把三角形的三条边中的两条相加去和另一条比这样要比三次,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生:我觉得比一次就够了。师:你能说得具体些吗?生:因为较短的两条小棒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其余的2次不用比了,也肯定符合两条边的和大于比第三条边。师:你们听明白了他说的意思吗

4、?师:谁再来说一说?学生汇报:只要用比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去和最长的比就可以了。师板书这句话:较短的两条边之和>第三条边。师:想象一这3条小棒围成的会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呢?生1:锐角三角形。生2:钝角三角形。师: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应该是直角三角形。课件展示这个直角三角形。再来看第2题和第4题,谁也能说出你的理由吗?生:因为这里的2道题目都符合:较短的两条边之和>第三条边所以肯定能围成1个三角形。师:那第3题为什么不能围成呢?生:因为较短的两条边之和<第三条边所以不能围成。师:如果要让这3条小棒围成1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办法?生1:把最长的边改的短一点,只要比4小比0大就行了。生2:把短的一

5、条边稍微改得长一些,只要比8小,比4大就行了。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赏析】这道普通的练习题,源于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四下练习十四第4大题。对于这道题的处理,丁老师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简单地说出能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上,而是3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将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悄悄地引荐给了学生,同时又追问:“如果要让不能围成1个三角形的那3条小棒能围成1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办法?”,充分唤起学生的思维,既发挥了练习的检测功能,能检测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发挥练习的思维训练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与平凡的练习中显示不平凡,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

6、透,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正是特级教师处理练习的高超艺术所在。多角度切入练习,引发各种思维。【片段二】师:在刚才这道题目中,我最喜欢第4小题了。请看大屏幕:如果换调其中5cm的小棒,有哪些换法?生1:2种。生2:3种。生3:4种。生4:无数种。师:这样吧,我们先来确定一个范围。它必须比谁要大?又要比谁小呢?生:比0大,比6小。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谁愿意说说。生;根据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我们可以知道最大必须比3+3=6小最小只要比0大,比如3+0.1>3。师:说的太好了!!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你。如果换调其中3cm的小棒,有哪些换法?生:老师我知道比2大,比8小。师:

7、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根据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我们可以知道最大必须比3+5=8。最小只要比0大,比如3+2.1>5就行了。师:这里我们就取整数。接着用课件一一展示4种情况。【赏析】这道题目中的第4小题,对一般老师来讲,往往会一笔带过,直接进入下一道练习,这样做仅仅是一题一个结果,而且练习形式是封闭的,学生对练习的参与是被动的。而在本片段中,丁老师匠心独具,通过更换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为一题多用,一题多解,为学生搭建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平台,从不同的角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