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附加综合训练二

文科附加综合训练二

ID:37247493

大小:3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20

文科附加综合训练二_第1页
文科附加综合训练二_第2页
资源描述:

《文科附加综合训练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句容三中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附加题)教学案第2份总份文科附加综合训练二主备人:孙波检查人:简仕平审核人: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选自《资治通鉴》)20.《资治通鉴》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2分)21.诸

2、葛亮认为司马懿上表请战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来源:学科网]A.沈从文的《边城》叙写了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洋溢着浓厚的陕西乡土气息。B.《家》中,梅被母亲嫁与别人,不久青年孀居,郁郁而死;瑞珏被高家逼到城外生产,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都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C.《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

3、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中国妇女忍让、谦和的美德。D.《红楼梦》中,“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说的是宝玉房中两个最亲近的丫鬟,晴雯身上有黛玉的影子,而袭人则俨然又是一个宝钗。E.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中的《湘累》,借历史人物屈原的故事,表现自我强烈的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在诗中,屈原是人民意识的杰出代表。23.简答题(10分)(1)下面文字都出自鲁迅《呐喊》,请指出每段文字描写的人物及出自哪部作品。(4分)①“这回又完了!”他忽而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算着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②他最初说的

4、是“都一样”,后来大约觉得欠稳妥,便改为“差不多”,一直使用到现在。③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④伊虽然高寿,耳朵却还不很聋,但也没有听到孩子的话,仍旧自己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①②③④(2)请简要说明《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页共2页句容三中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附加题)教学案第2份总份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派诗人庞德对意象的表述是:“一个意象是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在传统文艺作品中,意与象是同一作品中两个不同的内容层面,“象”指作品中直观的外在形象,“意”指作品包含的意蕴,“象”是“意”的特质载体,是“意”得以显现、能够被接

6、受者感知的审美中介。两者密不可分,在作品中化合为同一个复合的形象,物象的外在形态特征和内在审美意蕴,与创造者主观的情感体验有机地统一,客观的物象有了神韵,原本无形的主观情感体验有了寄托,达到了观象与达意,形式与内容,外物与自我的水乳交融。意象的获取过程便是艺术作品的产生过程。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悟外化为一种直观的审美形态,捕捉到、创造出主客观统一的意象,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魅力。意象的普遍性和传承性使得某些意象在历代诗文中反复出现,绵延不绝,形成了不言自明的象征意义。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像屈原开创的“香草美人”意象,已成为传统的诗歌意象。而庄周的“蝴蝶

7、梦”就像那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一样让人梦魂牵绕,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醉,此后“梦”与“蝶”交织在一起,以其迷离的梦幻色彩为历代迁客骚人所吟唱,这一文学意象也变得越来越迷人而富有魅力,“梦”与“蝶”的意象寄托了不同时代文人的复杂感情。24.这段材料阐述了意象的哪些特性?(6分)答:25.“一个意象是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如何理解庞德的这一表述?(3分)答:26.写出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处描写“月”的诗句,并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在其中的作用。(6分)答:第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