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结题资料

张琼结题资料

ID:37253109

大小:58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0

张琼结题资料_第1页
张琼结题资料_第2页
张琼结题资料_第3页
张琼结题资料_第4页
张琼结题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琼结题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自主-变式”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小老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张琼【研究目标】1、提高学生倾听的质量,提升学生交流的品质,挖掘学生讨论的深度。让学生的眼光更敏锐,见解更独到,思维更深入,语言更犀利。2、提升教师撰写学案,驾驭学生,掌控课堂的等专业水平,让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3、达成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实现绿色质量。4、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课堂“全自动化”的“自主”。【研究内容】◇学生如何进行简洁、清晰“小老师”的讲解和互动;◇学生如何完成有效地“倾听”和“回应”;◇学生如何进

2、行高效地质疑、回应、再回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3)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4)个案研究法。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实验课,进行个案分析。【成果及成果分析】一、学生的变化1、成绩好的当“小老师

3、”课堂中的小老师,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引导、推动、维持学习行为的作用,是学习的支持条件。在课堂新知识的学习中,让“小老师”在讲台前讲解自己的方法。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和亮点,体验当老师的责任感,激活同学参与课堂的热情;在课堂质疑的过程中,把“问题”交给一位或两位“小老师”,独立或配合讲解完成。针对课堂知识的延续,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将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大胆的交给几个“小老师”,让他们在课前设计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案,并在下节课上展示。目前班级的规模较大,教师教学时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学生,手把手地教会每一个学生需要花费大

4、量的时间,是不现实的。"小导师"们可以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详细的指导,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同学关系,他们之间的沟通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沟通更直接、更容易。2、学困生当“小老师”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一听到表扬劲头十足,而往往学困生得不到更多的表扬、肯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当“小老师”,学生在自我的满足愉悦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积极向上欲望,催化学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像火把,教师要想方设法将火把点燃,那么学生潜力无法比

5、拟。学生在进行集体活动中,我们往往会评选“小老师”来检查组内其它成员自学与互学的学习情况。这些小老师往往是班级优秀的学生,其实我们不妨让学困生来当“小老师”。这个小老师是小组的组织者,管理者。这些学困生有的仅仅只是懒惰,无人辅导而学习成绩差,但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有的更胜一筹。让他们当“小老师”组织组内活动,他们更为认真,及时说错了,改得不对,组内优生也会在参与中相互指正,交流补充,从而共同进步。我们在检查生字词听写,计算过程,点评作文,学具的分发以及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可实施。例如字词过不了关的孩

6、子,他们在批改时会格外用心,在批阅的同时,自己也潜移默化记住了生字。3、课下“小导师”目前班级的规模较大,教师教学时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学生,手把手地教会每一个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是不现实的。"小导师"们可以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详细的指导,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同学关系,他们之间的沟通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沟通更直接、更容易。具体操作如下:①、选定小导师:"小导师"必须是能够较快掌握教材内容、遵守纪律、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学生。大老师为小导师分组指定组员3到4人。②、培训小导

7、师:大老师对小导师再次提炼当天学习内容。大老师教小导师如何检查组员作业。大老师教小导师如何出类似的练习。大老师教小导师如何讲题。③、小导师导生流程设计:每人独立完成当堂作业大老师批改小导师找组员讲解错题小导师出2至3题类似题考核组员做对了做错了小导师奖励2枚奖章交给大老师辅导组员奖励1枚奖章小导师无奖励④、对小导师的评价:大老师以1个星期为单位时间对各组员进行考核,组员优秀的小导师继续有资格当小导师。一、教师的变化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教师惊喜地发现了课堂上翻天覆地地变化:课程内容地选择大多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

8、索;教学活动已是一个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提“大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已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流。久而久之,我们发现学生说得多、想得多,但做得少、练得少;学生举手的人增多了,但他们的数学成绩下降了;好生越学越来劲,差生越学越不会,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怎么办?怎么能让“人人都能获得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