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的教案

答司马谏议书的教案

ID:37264453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答司马谏议书的教案_第1页
答司马谏议书的教案_第2页
答司马谏议书的教案_第3页
答司马谏议书的教案_第4页
答司马谏议书的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答司马谏议书的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答司马谏议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2、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引导1、课前准备。要求如下:(1)课前让学生翻阅历史课本中有关“王安石变法”的章节,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进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作为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2)布置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揣测朗读停顿,朗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圈点出自己认为需要积累的文言词汇。(二)活动流程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可适当补

2、充,实现资源共享。2、文题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3、诵读感受

3、(1)教师范读课文。朗读时语速稍慢,注意突出句子内部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能对照修正自己预习时揣测不当的停顿。(2)认读下音。怨谤(bàng)难壬人(nán)胥怨(xù)盘庚(gēng)会晤(wù)(3)同座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要求:能认真、大声、准确、清晰地诵读;能指出对方诵读中的失误和不足。)(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点。(可从声音是否响亮、读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合理、语调是否恰当等方面入手。)(5)集体诵读,把握文脉,体味文情。(三)研读结果1、小组学习课文第1-2段,疏通文意,圈点疑难字句。2、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解疑。3、

4、翻译接龙。(教师读一名,学生举手翻译一名,翻译恰当,给予鼓励。翻译欠妥,,师生评议后,请该学生再翻译一次。可采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哪个学习小组参与的人次多,评出优秀学习小组。)64、引导结果。(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需要积累的一些文言词汇,写到黑板上来。对学生未涉及到的重点字词,教师加以适当补充。)5、课堂积累。(让学生对照黑板所列字词,理解识记。)6、课堂检测。(可在黑板上直接勾画出有必要通过测试进行强化的字词。)7、课堂反馈。(同座或前后座的学生交换批阅,相互交流。)(四)诵读回味(五)布置作业1、诵读课文,巩固课上文

5、言字词的积累。2、用正楷或行楷字书面翻译第1-2段。第二课时(一)活动引导1、小组交流作业。2、诵读课文。(二)研读结累小组学习课文第三段,方法和策略与前一堂课相同。(三)品读拓展“王安石变法”距今已有近一千年。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的滚滚硝烟。现在,让我们撩起历史的面纱,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感受一下这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吧!组织讨论:1、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提示: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欲变此”

6、2、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天下--“怨谤”;众--“汹汹然”。(2)他们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追问: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提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3、王安石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4、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提示:坚持变法,义无反顾。集中体现立

7、场的语句:“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5、出示“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一览表”,讨论: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你觉得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6、课堂小结。(四)感悟深化6学了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丹青谈谈你自己的收获。方法与策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探讨,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予以肯定。(五)布置作业1、诵读课文,进一步巩固文言文字词的积累。2、用正楷或行楷字书面翻译第3段。3、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赞同变法还是反对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