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ID:37269484

大小:1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0

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_第1页
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_第2页
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_第3页
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_第4页
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文题目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作者姓名王文军单位地址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电话号码13986322698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摘要】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构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2、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正文】湖北省从2009年进行新课程改革试点,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时教育要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培育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却效益不高。特别是那种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教学观念及其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和新时代人才培育的需要

3、。一.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转变教学行为。刚开始实验课堂教学时,我们摒弃了不尊重学生个性的“满堂灌”,却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课堂要热闹。于是,辩论式、角色表演、图示教学法等异彩纷呈,凡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都源源不断地引进课堂。而且,这种观念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甚至成了“优质课”的典型特征,以致课堂设计,特别是公开课,比赛课,老师们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运用多媒体,运用哪些方法、哪种形式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特长等等去优选、组合教学

4、方法和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重于“内容”的本末倒置的倾向。实践的真理告诉我们,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1)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宽容的教育环境。(2)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构建民主、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达到教学相长。(3)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竭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等。(4)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5)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成为学生知识建构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二.实施课堂教学的

5、有效性,要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的、由一整套教学方式组成的操作策略。通常可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分类,可将教学方法分为:1.语言性教学方法;2.直观性教学方法;3.实践性教学方法;4.陶冶性教学方法;5.探究性教学方法等。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扬长避短,注意哪些教法最适合自己的所长所爱。如擅长语言表达的,宜用讲授法;善于引导学生思维的,宜用讨论法;精于绘图板演的,宜用图表信号式教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为教学的对象千

6、变万化。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在程序上要体现出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地比较,即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可能性、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按照人的心理特点、人的认知规律、思维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出发,归纳出一般的优选教学方法的程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准确、灵活的综合运用,发挥出不同教学方法构成的综合整体功能,使之形

7、成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教学方法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每一位学生的认识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体验知识,建构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当然,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检验自己所选择的方案是否有效,以便能够及时修正、调整。三.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转变教学形式。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与时俱进,探索转变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师生互动关系,创新学习方式。(1)课堂教学形式实现了以下三个阶段的演变:①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  ②老师控制下学生互动式课堂教学形式:  ③课改理

8、念下师生合作探究课堂教学形式:  课改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都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课堂的中心,呈多元、变动态势,师生间积极的建设性的双向互动,学生间不同组合的多向互动,都是围绕着一致的目标且贯穿于全过程。(2)课堂形成了师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教学关系。  创设基于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赋予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上,教师们都努力做平等的合作者,做谦虚的倾听者,做真诚的赏识者,做得体的协调者,做得法的组织者,做有效的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