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专题讲座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讲座

ID:37281155

大小:489.1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11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讲座_第1页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讲座_第2页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讲座_第3页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讲座_第4页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词鉴赏的角度和方法1)大量诵读,反复吟咏2)积累诗词的文体知识3)注意当时的文化背景4)掌握诗词类别及其特点5)积累教材中的文学典故诗词鉴赏的前期准备诗词鉴赏的重点和难点(1)理解内容,体味意境。(2)把握风格,分清流派。(3)咀嚼语言,领会精要。(4)学会比较,明辨手法。(1)理解内容,体味意境。要读懂诗歌的内容,首先,最好能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状况;了解有关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内容、意境,弄清借景所抒之“情”,托物所言之“志”,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含义。(2)把握风格,分清流派

2、。“风格”是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质、趣味和创作特色,如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流派”指思想观点、艺术见解和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唐诗中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宋词中有豪放派、婉约派。能了解并分清这些风格流派,就有助于对诗词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3)咀嚼语言,领会精要。古代诗词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首先,我们可以联系诗词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角度切入作品,仔细揣摩推敲,来理

3、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捕捉重点意象,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词要旨和艺术特点。(4)学会比较,明辨手法。古代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两种,其中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言情、托物言志、因事即理、缘情设景、情景交融等;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手法、对比手法、象征手法、小中见大、虚实结合等,还有动与静、声与寂的相互映衬。诗词鉴赏的一般步骤第一步:看标题。它与诗词的中心内容有关,把握中心,可以提高鉴赏的准确程度第二步:看作者。了解作者人生经历

4、和思想性格及其艺术风格特点,可以推人及诗第三步:读诗词。根据诗词含蓄凝炼跳跃等特点,反复品读推敲琢磨关键词,整体感知抓意象,辨明手法,把握诗词的意境第四步:看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突破口或切入点,有侧重点地对诗词做赏析评价诗词鉴赏的技巧诗词鉴赏的技巧(1)从题目、作者、小序、注释等方面获取解读作品的信息。示例:《春日》[南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泗水,水名,源出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四源并发,故得此名。如果有人说:“朱熹的这首诗是写他游春踏青所见所感。”你同意吗?我们都知道朱熹是南宋诗人,著名

5、理学家,他所处的时代,山东省已在金人掌握之中了,朱熹不可能北上,真的到泗水一带去游春,还写下这首诗来记游。那么我们大概都会同意下面的说法:泗水暗指孔门,因为孔子曾在泗水一带教授过弟子,“寻芳”即求圣人之道。“等闲”中体会到儒学的真谛,便有了从万紫千红中感受到春天的那种感觉。这里,作者和注释就是我们理解诗歌创作意图,解读作品主旨的一个重要信息。(2)注意作品中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弄清作者用典的意图。诗歌是一种跳跃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内容高度概括,往往使人感到作品语意上前后不相衔接,而意象(形象)的转换和过渡也常常略去一些说明性的中间环节。但是一首好诗

6、必有一个“以一贯之”的东西,这就是诗人在写作时确立的“意”(主题思想)。在通常情况下,诗人的“意”往往是通过“诗眼”表现出来的。所谓“诗眼”,往往就是诗词中最能表明主旨,显得特别精彩传神的字词或句子。如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过香积寺》(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句中,“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再如我们学过的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琵琶行》(白居易)的“诗眼”分别是……这两首诗的主旨句。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婉曲表达作者意图的手法。它的使用不仅扩充了诗句的容量,深化了诗的内涵,有时

7、还有助于诗人表达某种不便正面表达的旨意。如我们学过的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主要运用了四个典故……拓展了思想情感的表达空间。(3)注意整体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作品中具有的情趣、理趣。欣赏诗很重要的一点是从整体上体悟其意趣,即审美趣味(或称之“艺术趣味”),主要是“情趣”和“理趣”。所谓“情趣”是诗人以诗的语言描绘出来的赏心悦目的景观画面或是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与细节。情趣的产生需要读者参与。所谓“理趣”恃诗中蕴含的哲理性。其实诗人并不是有意识地借助客观事物以明理,而是自然而然地从具体物象、事象中生发出生活的哲理,寓“理”于现

8、象之中,作者绝没有明示。唐诗气象万千,意趣横生者居多,常以“情趣”胜,如大小李杜,王孟诗派,高岑诗派等;宋诗探幽发微,语意晦涩者居多,常以“理趣”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