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

ID:37282622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0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_第1页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_第2页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_第3页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_第4页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再塑生命的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悟作者思想感情。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3、理解、感悟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过程与方法: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以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教学重点1.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成功的因素。教学重点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2、理解“爱”的美好,适度拓展,加深体验。教学难点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课前准备:1、学生利

2、用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扫清文字障碍。搓捻(cuō niǎn)  繁衍(yǎn)  迁徙(xǐ) 觅食(mì) 小憩(qì) 遨游(áo)  花团锦簇(cù)  冥思遐想(xiá)企盼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  油然而生  风云变幻2、查找资料,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开阔视野,增加积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

3、,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二、作者简介教师引入,激起兴趣: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残疾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被誉为“美国英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她——海伦·凯勒!三、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图片资料。(1)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

4、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5(2)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

5、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3)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4)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四、整体

6、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复述:要求用自己的话,能够引用原文的尽量引用原文,能概括主要事迹。2、提问:本文主要写了老师的那些事,请同学们作出概括: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五、深入探究:1、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1)“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从文章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知道,莎莉文与作者的初次接触,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

7、关爱。当“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之后,“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画。”这里,我们初步懂得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良苦用心,送给海伦的这个洋娃娃,真是巧妙极了,既是老师对小海伦的爱心表达,更是用来启迪小海伦智慧的“道具”。(2)“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当莎莉文老师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时,“我”却把布娃娃摔到地上。

8、对此,莎莉文老师既不是简单粗暴,更不是撒手放弃,而是换一种教育方式──或者在寻找让“我”乐意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