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哲学试题

人大哲学试题

ID:37282802

大小:35.8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1

人大哲学试题_第1页
人大哲学试题_第2页
人大哲学试题_第3页
人大哲学试题_第4页
人大哲学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大哲学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共享啦~~~~~~~~~~回帖是美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考研试卷(01—06)宗教学2001一、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每题5分,任选6题,共30分)1、自然神论  2、神正论  3、利马窦规矩4、末世论  5、理事无爱碍  6、一阐提7、唯识无境  8、三洞    9、〈〈抱朴子〉〉二、简答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1、简要解释自然宗教、自然神论与自然神学的基本涵义。2、简述僧肇的“不真空”义。3、简述寇谦之道教改革的措施及其意义。三、论述题(每题20分,任选1题,共20分)1、比较与评析安瑟伦(Anselm

2、)与托马斯(Thomas)的上帝存在的证明。2、有人说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有人说佛教是有神论的宗教。请根据你对佛教的认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四、原著分析(20分)试分析惠能和神秀得法偈在心性论和修行观方面的不同旨趣。2002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每题5分,任选6题,共30分)  泛神论  天台宗  五蕴    《沙门不敬王者论》  太平经  全真道  新约    奥古斯丁  米兰敕令二、简答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2、唐代道教兴盛的原因。3、宗教进化论

3、和原始一神论的区别。三、论述题(20分,任选1题)1、试论大乘佛教兴起的原因。2、试论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与过程。四、原著分析(20分,任选1题。佛教方向考生必答第1题,其他方向考生任选)    1、龙树《中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试就此偈分析中观学派的基本思想。2、按《新约》记载,耶稣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试分析这段话的含义。2003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10分,共50分)宗教经验  泛神论  会昌法难  唯识无境  天师道

4、  内丹加尔文  《福音书》  什叶派  苏菲派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总计40分)1、简述部派分裂的主要原因和大致历史过程。2、简述菏泽神会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试论尼西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基督教历史上的意义。4、试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的意义。三、原著分析(任选1题,25分)1、龙树《中论中•观四谛品》云:  众因缘生发,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据此分析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思想。2、〈〈新约•马太福音〉〉7:1-2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

5、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试分析其中思想。四、论述题(35分)宗教特别是基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无论在宗教界内部还是在非宗教界人文学者当中,对此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立论者认为宗教与科学属于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与真理观,本质上是对立的,两者之间的冲突或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如基督教基要主义者和大科学家、哲学家罗素即持此观点。相关论者则认为,宗教与科学并非截然对立、彼此冲突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不少近代思想家和许多近现代科学巨匠(如波义耳、帕斯卡、牛顿、麦克斯维、卢瑟福

6、、爱因斯坦)都赞成这种观点。而分离论者则强调宗教与科学分属不同领域,各有特性,两者应当分而治之。本世纪杰出的新教神学家、哲学家保罗•蒂里希和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汤因比等均作如是观。根据基督教与近代科学的兴起之间的关系的历史,阐述您对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观点。2005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一神论  二无我三位一体  四种姓  五功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1.略论佛教缘起论的基本内容。2.略论基督教的原罪思想。3.简述“金原则”在不同宗教中的表述。4.略论“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基本特点。三、论述

7、题(共30分)试述定义宗教的不同方法,并谈谈你的看法。2006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八正道  《旧约》  惠能  加尔文  卡里马斯(charisma)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试述麦克斯.缪勒对于“宗教学”的基本看法2略论佛教“四圣谛”的基本内容3试论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意义4略述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任选一题)1试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谈谈你的看法2结合学术界的讨论,谈谈你对“儒教复兴”问题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1一、解释下列范围每题5分,共20分)1、

8、物质与运动2、个性与共性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4、社会结构二、指出下面这段话出自何人何著作,并谈谈你队这段话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20分)这种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由此还可以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