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导学案 (2)

辛亥革命导学案 (2)

ID:37294369

大小:6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1

辛亥革命导学案 (2)_第1页
辛亥革命导学案 (2)_第2页
辛亥革命导学案 (2)_第3页
辛亥革命导学案 (2)_第4页
辛亥革命导学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导学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左云高级中学问题导学案高一历史必修一编号[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简述革命的主要过程,理解《临时约法》中民主的体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临时约法使用问题探究与历史知识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能概括材料信息和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既要认识到民主之路不易,更应看到孙中山等伟人为了民族大义,民生幸福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编:石新星审核:历史组【情境导入】有学者说,他让中国人的脑袋和膝盖不再为磕头

2、而准备;末代皇帝溥仪也曾感慨:他帮我从一个神变成一个人,由一个皇帝变成一国的公民;他曾在去世前的遗嘱中疾呼: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他,就是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问题导学】任务一:跟随伟人,感悟转变第一次转变:从医人到医国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设问:请结合下面两则信息回答孙中山做出此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转变:从改良到革命材料一:《钦定宪法大纲》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三、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议院不得干预。6左云高级中学问题导学案高一历史必修一编号[1](君主)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四、总揽司法权。五、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设问:从上述材料概括清政府新政,

4、预备立宪的实质进而来认识孙中山转变的原因。(思路点拨:从宪法大纲的主权归属,元首及产生方式,立法司法权,人民权利方面来分析清政府的真实意图)实质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预备立宪”进程的具体设计如下:第一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筹办咨议局(各省督抚办),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编辑国民必读课本;第二年(宣统元年),举行咨议局选举,各省一律开办咨议局(各省督抚办),颁布资政院章程,筹备城镇地方自治,颁布国民必读课本;第

5、三年,召集资政院议员,举行开院以及推广厅州县简易识字学塾;第四年,创设乡镇简易识字学塾;第五年,推广乡镇简易识字学塾;第六年,城镇乡地方自治一律成立;第七年,民众识字义者须达到百分之一;第八年,民众识字义者须达到五十分之一;第九年,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颁布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举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民众识字义者须达到二十分之一。条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革命团体广泛建立成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6、团体)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条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2,63页查找孙中山转变过程中还具备哪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转变: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名称旧三民主义(1905)新三民主义(1924)6左云高级中学问题导学案高一历

7、史必修一编号[1]民族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变,还要努力唤

8、起民众觉醒。——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南与北如一丘之貉”从材料中概括孙中山做出此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在孙中山一生的这三次人生转变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