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恶性胶质瘤治疗进展

复发恶性胶质瘤治疗进展

ID:37295436

大小:2.08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5-21

复发恶性胶质瘤治疗进展_第1页
复发恶性胶质瘤治疗进展_第2页
复发恶性胶质瘤治疗进展_第3页
复发恶性胶质瘤治疗进展_第4页
复发恶性胶质瘤治疗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发恶性胶质瘤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选择及新进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射治疗科吴少雄背景胶质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60%左右,其中原发恶性胶质瘤(WHOIII-IV级)占胶质瘤的35-60%恶性胶质瘤生长呈浸润性,无明显边界,手术难以彻底切除,预后差。手术切除+术后放疗+TMZ同期及辅助化疗为标准治疗方案,但疗效仍不佳(GBMmedian-PFS6.9月,2y-PFS10.7%)近年来外科手术和放疗设备及技术不断改进,但疗效改善有限复发不可避免复发恶性胶质瘤的再治疗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通常根据以下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一般状况(如KPS、年龄)

2、距首次治疗的间隔时间复发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2.2015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手段再手术再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姑息性治疗再手术的选择再手术不能作为复发恶性胶质瘤(rMG)的标准治疗方案,仅1/4患者需要再手术再手术的价值受疾病的浸润性和手术风险(并发症、死亡)所限制再手术的优势:迅速缓解症状,取得病狸诊断再手术一般适合于高KPS、年纪较轻、距首次手术间隔较长、病灶位置较佳且较局限的患者再手术后应考虑补充局部放疗rGBM再手术的疗效46例(再手术)vs130例(非手术):36周vs23周9例(仅再手术)vs1

3、1例(再手术+CT/SRS):13周vs34周(手术致病率15%,死亡率5%)再程放射治疗选择依据现代高精确放疗设备的应用影像学诊断能力的改善动物试验显示关键CNS结构有充分的修复能力再程放疗时间:距首程放疗>6个月再放疗靶区的确定GTV:MRI显示的复发大体肿瘤PTV:GTV+3~10mmfMRI和PET/CT(氨基酸类示踪剂)有助于确定GTV再放疗技术选择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3DCRT/IMRT)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近距离治疗2DRT治疗rMG的结果rRT30-46GyOS8.

4、5-13.7mosSRS单次大剂量,剂量集中,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少准确性高(IGRT)适用于小体积肿瘤,特别是形状规则的小肿瘤SRS治疗rMG结果OS8-11mosFSRT/H-FSRTFSRT/H-FSRT是一种非侵袭性精确放疗技术,治疗剂量分若干次给予(FSRT2-2.5Gy,H-FSRT3-7Gy)优点:发挥分次放疗在放射生物学上的优势,使正常组织发生副反应的风险减少到最小FSRT/H-FSRT不仅适合于治疗小体积肿瘤,也适合治疗较大体积肿瘤或功能区肿瘤FSRT/H-FSRT治疗结果OS8-11mos3DCRT/IMRT3DC

5、RT/IMRT靶区剂量覆盖及对正常组织结构保护优于2DRT适用较大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肿瘤再放疗剂量的选择再照射剂量决定于:累积耐受剂量:脑坏死NTDcumulative>100Gy距首次放疗的间隔时间:>6月首次放疗剂量及剂量分割方案再照射体积再放疗技术(NTDcumulative:2D-RT82-102Gy,FSRT90-134Gy,SRS112-137Gy)*NTD=normalizedtotaldosein2-GyfractionsMayerR.etal.Int.J.RadiationOncologyBiol.Phys.,Vo

6、l.70,No.5,pp.1350–1360,2008累积放疗剂量的计算BED=nd(1+d/[α/β])NTD=BED/(1+d/[α/β])=BED/2NTDcumulative=NTDinitial+NTDreirradiationd=fractiondose,n=Nooffractions,α/β=2Gy近距离放疗属于局部治疗,需要专用设备放射性粒子:I-125,Ir-192技术类型:高剂量率(HDR,短暂性)治疗低剂量率(LDR,永久性)治疗复发恶性胶质瘤(rMG)的化疗脑肿瘤化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7、以及与药物的充分接触BBB是影响抗癌药物进入脑组织的重要因素rMG对抗癌药物可能具有原发和继发并存的抵抗性替莫唑胺(TMZ)用于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而开发的药物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脑脊液(CSF)渗透性1998年获准用于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及间变星形细胞瘤替莫唑胺+放疗后进展的处理假性进展vs真性进展放疗结束3个月内难以鉴别放疗+替莫唑胺治疗的病人比单独放疗的病人更易发生假性进展放疗+替莫唑胺治疗后的最初3个月内发生假性进展一般多于真性进展放疗后的假性进展71岁男性,GBM,40Gy/15f05年12月(放疗结束)

8、06年1月06年2月06年3月3273731放疗+TMZ后的假性进展55岁,男性,GBM,60Gy/30f+同期TMZ2005年8月-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