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

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

ID:37307206

大小:35.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1

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_第1页
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_第2页
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_第3页
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_第4页
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JOURNALOF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2004年6月No.3,2004(SOCIALSCIENCEEDITION)Jun.,2004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12李延梅,武宏志(1.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2.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如何解释论证是非形式逻辑重要而困难的研究主题之一。论证的解释或重构包括分析已陈述出的论证、论证的一般背景、隐含假设或隐含前提以及论证解释的伦理学。

2、这些分析都以文本中论证的辨识为先决条件。论证解释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未表达前提或省略前提的辨识和填补问题。迄今为止,已形成多元论和现代演绎论两种主要的解释策略。  关键词:非形式逻辑;论证;论证解释;背景假设;省略前提;演绎主义;多元论;慈善原则中图分类号:B8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4)03-0024-05  非形式逻辑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论证的辨识、论证的解释(分析)和论证的评估。论证的辨识是分析与评估的先决条件。论证解释是关于文本中论辩的解释和如何展示论辩结构(论证的

3、重构或重建)的问题,主要是未表达前提的填补和论证解释的伦理学。目前,绝大多数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教科书甚至导论逻辑教科书都花费不小篇章讨论论证解释问题。逻辑研究转向实际论证迫使理论家们面对频繁出现于写作、演讲和讨论中的组织松散的、不完全的、看似有些离题的论证。早先,非形式逻辑家一般倾向于不太注重文本阐释中遇到的复杂的理论问题,而把这个任务留给了语言学家、言语交际理论家和语言哲学家。在理论上,逻辑教科书关于如何解释自然语言讨论中的论证一直没有大的进展。只是方盖林的《理解论证:非形式逻辑导论》(1978)作

4、为新逻辑教科书展示了对论证解释的新追求。1987年戈维尔(Govier)关于未表达前提的有影①响的论述,刺激了论证解释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费舍尔(Fisher)《现实论证的逻辑》(1988)则通过分析马尔萨斯、弥尔和马克思关于经济学的论证,将非形式逻辑集中于解释实际论证而非人为论证的精神作了彻底发挥。之后“语用,-辩证”论辩理论以及瓦尔顿对“论辩型式(argumentativescheme)”的研究都发展了论辩文本解释的理论。近来更有学者强调,非形式逻辑的主要任务应②是解决论证文本解释的问题,而不是提供论

5、证正确性的标准。至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论证解释的文章就达33篇。2003年5月14-17日在温莎大学举行的庆祝首届非形式逻辑国际讨论会25周年纪念会(会题为“InformalLogic@25”)上仍有数篇研究论证解释策略的论文提交。 收稿日期:2004-02-09作者简介:李延梅(1968-),女,陕西子长人,延安大学文学院讲师;武宏志(1957-),男,陕西榆林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24©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

6、eserved.一、辨识论证分析论证结构首先应辨别一个语段被用于何种目的。论证的辨识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论证一般组成如何?一个论证出现于文本的可辨识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处理不清晰的情形?如何将文本中的论辩部分与非论辩的特征或部分分离开?论证只是语言的多种功用之一。混淆语言的论证性用法和其他用法,是一种基础哲学错误。将语言的论证性使用和其他使用方式区别开来的根据是:在一个语段中,一些陈述是用来支持另一个陈述的可接受性的。它的外在标志就是论证标志词,如“因为、由于、依据、理由是、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等。论证

7、标志词告诉我们,哪个陈述是由证据和理由表明其正当性的,哪些陈述是作为前提支持那个陈述的。在文本解释中,它对于区别前提和结论特别重要。但是,论证标志词并不是识别论证的绝对可靠的标志。在实际论证中,有时并不显现任何论证标志词。根据普遍的经验,当论证标志词不出现时,一个语段若是论证,则其结论(论题)或者出现于语段的开头,或者出现于语段的末尾。此时,我们所要分析的是,语段开头或结尾的一个陈述与其他陈述是否存在支持关系。应该将不包括论证的语段和包括论证的语段区别开来。根据“不包括支持关系,就不包括论证”的标准,诸如

8、警告与劝告、连贯性陈述、报道、说明性语段、举例解说、条件陈述、解释等类型的语段一般没有论证功能。概括地说,决定一个语段是否包括论证,应考察3方面:其一,看有没有论证标志词;其二,考察陈述之间是否存在支持关系;其三,看陈述可归于哪种语段类型。但由于标志词的歧义、标志词的缺乏和语段类型的不同功用,使得前两种办法不太保险。因此,最有保证的方法是,在一个语段中发现支持关系,即至少有一个陈述由另一些陈述支持。在一束话语中分析我们打算评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