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科注菁华

地藏经科注菁华

ID:37339971

大小:473.4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22

地藏经科注菁华_第1页
地藏经科注菁华_第2页
地藏经科注菁华_第3页
地藏经科注菁华_第4页
地藏经科注菁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藏经科注菁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藏經科註菁華(第四卷)澳洲淨宗學會檔名:14-13-04掀開經本第九面,下面阿拉伯字第九面第七行,倒數第五行最後一句看起:【今且置悟,秪論其迷。其天人修羅,循善品而輕升。地獄鬼畜,由惡業而沉墜。】我們從這個地方看起。這一段是第四段,說明六道輪迴之由來,六道怎麼來的。一開端說,『今且置悟』,「悟」是覺悟,覺悟的是佛菩薩、聲聞、緣覺。這個我們就不談了,專門來談六道,所以說『秪論其迷』。特別顯示地藏菩薩無盡的慈悲,要度這些迷惑苦難的眾生,六道裡面天、人、修羅,這是三善道,三善道是『循善品而輕升』。我們講六道三善道是向上升,三惡道是往下墜落,所以六道的業因是善惡因果的報

2、應。地獄、餓鬼、畜生這是三惡道,三惡道『由惡業而沉墜』,沉淪下墜。【其墜之鬼畜,有輕重之分。而沉乎地獄,無大小之別。總由無明之顛倒,致有獄戶之正邊。】往下墜落,畜生比較輕,餓鬼嚴重一點,地獄就更重了。『而沉乎地獄,無大小之別。總由無明之顛倒,致有獄戶之正邊。』地獄情形也相當複雜,佛在大、小乘經裡面都說得很多,本經也說得不少。這部經給我們講有無間地獄、有近邊地獄,種類很多,苦報也不相同,時間長短也有很大的差別。這種情形我想大家不難明瞭,我們以人道的狀況來觀察,六道的情形大致是地藏經科註菁華(第四卷)澳洲淨宗學會檔名:14-13-041相同的。同樣是投胎到人道,在佛法

3、裡講你能夠得人身,這種業叫「引業」,引導你到這一道來投生。而佛告訴我們:六道裡面的業因,天道是修上品十善,這生天,中品的十善得人身,下品的十善就變成阿修羅,這是三善道的業因。天道裡面還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所以天道也相當複雜。色界天,除了修十善之外,還要修禪定,還要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你才能夠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往下這是三惡道,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痴,什麼叫愚痴?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哪是真的、哪是假的,他不能夠辨別。他不但真假他不認識,邪正他往往也搞顛倒了,乃至於是非、善惡、利害,他都搞不清楚,都把它看顛倒了。他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把是看作非,把非看作是,是

4、非顛倒,這是愚痴,愚痴墮畜生道。餓鬼道是慳貪,貪圖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既得的不能布施,不肯放下,吝嗇,這是餓鬼道的業因。地獄道的業因是瞋恚、嫉妒,自私自利達到極處,這是地獄道的業因。我們明瞭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然後就曉得自己在這一天當中,起心動念多少念頭是善念,多少念頭是惡念。惡念與貪瞋痴相應,善念與五戒十善相應,與善相應能夠生三善道,起心動念與惡相應,這必定墮落三途。善念、善行、善業又有輕重不相同。雖然投胎到這一道,譬如我們生到人道,是過去生中修五戒十善的緣成熟,所以我們得地藏經科註菁華(第四卷)澳洲淨宗學會檔名:14-13-042人身。我們雖得人身,

5、但生活環境不相同,有人富貴壽考,有人貧窮下賤,這個差別太大太大了。這又是什麼原因?佛給我們講,這裡面有一種業叫滿業,引業是引導你到那一道去投胎,滿業是你在這一道的受用,你一生的享受。滿業這個業因從哪裡來的?佛給我們說從布施來的。有人得大財富是什麼原因?前世修財布施多,他種的這個因,這一生當中他得大財富的果報。如果我們前一世,五戒十善修得很好,沒修財布施,這一世得人身,五戒十善得人身,但是物質生活會過得很苦,沒有財富,這是前生沒修財布施。修法布施就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就得健康長壽。這一類業因果報叫滿業,是你一生的受用。諸位同修要知道,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你種善因一

6、定得善果,你造惡業一定有惡報,因緣果報就在眼前。有同修來問我:「佛菩薩這麼慈悲,為什麼不把這些因緣果報顯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得清清楚楚而有所警惕?」他問得很好。佛菩薩也答得很好:「因緣果報的理論與事實,就在你眼前。你為什麼看不見?」那是你的心太粗了,我常講粗心大意,擺在你眼前你都看不出來。如果你稍微冷靜一點、細心一點,處處都見到,時時都見到,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出因果。你在果上,能看出因行,你在因行上,能看出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現在還看不見,自己要回過頭來認真去檢點,你的道眼未開。這個道眼不是很深的道眼,不是很高的道眼,是小道之地藏經科註菁華(第四卷)澳

7、洲淨宗學會檔名:14-13-043眼,很容易開。在過去,不學佛的人也有這個能力,他能力從哪裡來的?讀書來的。過去的人讀儒家的書,讀道家的書,讀歷史,小道之眼就開了。由此可知,我們今天擺在眼前的事實真相,擺在眼前的因緣果報,我們都沒能看出來,這個要怪自己。現代這些因果報應,比古代要明顯得太多,而且報得非常快速,所以不難見到。如果你還沒有這個能力,我曾經勸大家念《了凡四訓》,你能把《了凡四訓》念上三百遍,你就看到了,自己的起心動念,所感得的果報清清楚楚,而且你周邊這些人物業因果報,你也會看得很清楚,這是很好的方法。《了凡四訓》,這個小冊子並不很長,從頭到尾把它念三百遍

8、,不難!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