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表格式教案2

《出师表》表格式教案2

ID:37356856

大小:4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出师表》表格式教案2_第1页
《出师表》表格式教案2_第2页
《出师表》表格式教案2_第3页
资源描述:

《《出师表》表格式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出师表》课堂教学设计修改时间:2015年10月2日学科语文授课时间设计者白俊斌授课班级教授者白俊斌课题《出师表》(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 积累名句, 背诵全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3、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2、 理解运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3、 理解学习本文语言得体,情词恳切的特点。4、 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

2、的阅读能力。情感目标1、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和语句 2、学习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3、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讨论教学资源语文课本﹑钢笔﹑笔记本﹑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3、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整体感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

4、读文章,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展示:1.简介“表”的有关常识2.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3.简介诸葛亮三、再读文章理清结构设置问题引导学习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注释批注记忆同桌讨论听读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议学生齐读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准备回答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激发兴趣营造氛围便于学习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自我感悟设置问题引导学习提高能力理清结构段落分析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

5、次出师的决心?教师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四、分段研读深入探究小组研读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教师强调以下词语: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小组对译提问小组代表对译课文1、2段。教师肯定小结设置问题引导学习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

6、严明五、文言词语重点掌握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平明之理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六.指导背诵当堂记忆(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2)学生试着自己背(3)抽优生背(4)全班齐背七、教师小结深化主题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同组交流,取长补短学生批注学生试译学生进行评价更正,学生结合课文思考准备回答学生回答小组交流学生批注学生思考批注学

7、生准备试背学生背诵先导后学激发兴趣提高效率重点讲解针对记忆学生有益教师小结联系主题培养情感作业1、熟读、背诵、默写已学段落预习、翻译、初步分析3-7段板书设计出师表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调整与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