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研究

ID:37364599

大小:9.41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5-22

基于物联网的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研究_第1页
基于物联网的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研究_第2页
基于物联网的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研究_第3页
基于物联网的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研究_第4页
基于物联网的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物联网的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劣臻交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物联网的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研究StudyonTechnologyofCellularWirelessPositioningBasedon10T(InternetofThings)作者:张进虎导师:卢燕飞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7月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煳嬲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北京交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提供阅览服务,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

2、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k哆年1月l弓日签字日期:侈瑚纫旧批/邡中图分类号:TN92UDC:621.39学校代码:10004密级:公开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物联网的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研究StudyonTechnologyofCellularWirelessPositioningBasedonIOT(IntemetofThings)作者姓名:张进虎导师姓名:卢燕飞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7月学号:11125043职称:副教授学位级别:硕士致谢时光荏苒,光阴飞逝,两年丰富多彩的研究生生活行将结束。两年间,从学业到工作、从为人到生活,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3、。回顾这一段人生的时光,我感激生命的际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将心存这份感恩,砥砺前行。首先要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卢燕飞老师,在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才得以完成本文的学习、研究工作。在两年的研究生生涯中,从专业知识到工作方法,从为人处世到人生态度,卢老师均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点拨。老师务实、进取、严谨、博学的学术作风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淡薄、谦逊、宽厚、随和的生活作风影响了我的人生态度。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其次要非常感谢我的实习单位中国移动研究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余智欣老师、王红梅老师和项目组其他成员。在研究院实习期间,余老师以及其他项目组成员热情、耐心、细致地给予我专

4、业知识上的教导和具体工作上的指导。项目团队成员工作态度严谨、负责,项目组工作氛围和谐、包容,这一切都让我受益匪浅。另外,还要感谢北京交通大学网络舆论安全研究中心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论文撰写环境,在此学习期间,非常感谢周骥、牛佩佩、钱迸、朱世翔、张帆、黄维等同学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所给予的帮助,感谢他们让我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并顺利完成了论文的研究及撰写工作。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的女友,感谢所有关心、关怀我的师长、同事和朋友,是你们的关怀、教导、支持和包容,让我能够心存感激,不断成长,我会始终把这份生命的恩惠铭记于心,正是你们,让我有勇气在人生长路上无惧无畏、高歌前

5、行。中文摘要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位置信息服务(LBS)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当前LBS采用的定位技术主要有GPS定位技术和蜂窝无线定位技术,本文就是对蜂窝无线定位技术展开的研究。本文具体工作如下:1.对物联网、物联网位置服务和蜂窝无线定位技术进行了介绍,对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的几个经典算法(如Chart算法、Fang算法、Taylor算法、LS算法和SX算法)进行了研究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Chart算法具有较低的复杂度和较好的定位性能,文章后续工作就是基于该算法展开的。2.介绍了蜂窝无线定位中的NLOS问题及其鉴别、

6、抑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TDOA、TOA测量值平滑和重构的RSChan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RSChan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鉴别和抑制NLOS误差,提高定位性能。3.对混合定位技术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征服(DAC)的TDO~AOA混合定位算法—DAC.EHChaIl混合定位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DAC.EHChan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TDOA测量偏差,并且可以充分利用AOA和TDOA测量值,提高定位准确度。4.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同具体的物联网位置服务相结合,通过MATLAB模拟不同的应用场景,利用RSChan算法对TDOA

7、测量值进行平滑和重构,然后分别采用DAC.EHChan算法和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LS算法进行定位,对其定位性能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相关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车辆定位准确度,提高定位过程中的轨迹拟合程度,降低误报警概率。关键词:物联网;位置服务;蜂窝定位;非视距:到达时间差;COST259模型分类号:TN92ABSTRACTABSTRACT:Wimt11e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LocationB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