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浪之歌教案

上传浪之歌教案

ID:37365807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上传浪之歌教案_第1页
上传浪之歌教案_第2页
上传浪之歌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上传浪之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浪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在朗读中有意识地把握诗文节奏,体会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旨,学习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在仿写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诗歌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中逐步掌握诗歌阅读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诗意的追寻,在品味中享受爱的真谛以及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学情分析:《浪之歌》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它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写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的内涵较为深沉,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要理解难度较大。教师要适时点拨,激发学生对文意中细微的内涵的理解,激发他们自觉扩展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在诵读品析中理

2、解诗歌情感,把握文章特色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一、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啊,故乡》,听后教师提问: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答后,教师导入:是的,这是一首借大海来表达对家乡的思恋的歌曲,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借大海来表情达意的诗歌,这就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浪之歌》。(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师:我们今天要学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多媒体展示)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馈赠(kuì):赠送(礼品)真谛(dì):真实的

3、意义或道理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酷肖(xiào):酷似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2、介绍作者:也许大家对黎巴嫩这个国家并不熟悉,可是在这个国家却有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坛娇子”纪伯伦,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出示投影: 纪伯伦,黎巴嫩人。阿拉伯现代文学奠基人。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学生读)三、学

4、生听老师配乐诗朗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说说诗中的“我”是谁?在诗中是怎样的形象?2、学生交流。3、教师追问:诗中的我是海浪,那么除了海浪,诗中还有一个与海浪密切相关的形象,是什么?生答:海岸。教师:那么海浪与海岸又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情人)。教师继续追问: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们是情人?找出来读一读。明确: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具体体现在:      (1)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      (2)傍晚,她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      (3)涨潮时

5、,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      (4)退潮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情人的脚下。 5.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海浪不仅爱着海岸,而且爱得炽烈!它炽热的爱让我们感动。但是我却发现了问题,我觉得海浪对海岸的爱很不专一,你们觉得呢?(比如第5段,生齐读第5段。)6.你看,它不是还爱着……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引发思考甚至辩论)(生:结合语句谈海浪的爱。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一两例,如海浪与有情人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礁石冷酷无情,海浪依然爱它;为美女丽人冒着风险偷出不易得到的珍珠。)7.你看,这些爱与海岸有什么关系呢?(海浪深深地爱着海岸,甚至爱屋及乌,连带爱海岸

6、周围的一切,这份爱不仅炽烈,而且丰富博大。)8、总结 前4个诗节总体上抒发了热情洋溢的爱恋之情,后2个诗节则抒发了博大深沉的爱恋之情。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四、有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带着对爱情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深入感受海浪对海岸的爱。2、出示朗读小提示:① 抓住关键性字词,以及所用的修辞,标点等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② 对关键字词不是“加重声音”,而是根据情境读出高、低、快、慢的变化。③ 能加入联想与想象,形成鲜活画面。3、学生按照朗读提示找最喜欢的一两段感情朗读自由体会

7、。4、学生展示。按照朗读提示进行自评,他评,教师评价指导。在反复朗读中深入体会海浪的想象。5、全班感情读课文,整体回归。五、海浪对海岸的爱情真叫人感动。但这篇散文仅仅抒写了爱情吗?除了爱情,你觉得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深入讨论后教师(提示)作家状物写景往往是有寓意的,让我们在深入了解一些作者的资料吧。1、介绍作者生平:纪伯伦一生饱经了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疾病煎熬的苦痛。童年时为了生存,背井离乡来到美国。后来辗转回到祖国学习,又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放逐。不得不旅居异国,身老他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