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

25.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

ID:37410500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3

25.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_第1页
25.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_第2页
25.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_第3页
25.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_第4页
25.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5.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5.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3.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背诵这三首诗。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三首诗。2.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学法指导:诵读法,反复朗读吟诵,领略诗歌的音律美,理解诗歌内容;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品味诗歌精美语言,领悟诗歌表现手法,体会诗人思想感情;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意境。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学习《望岳》《春望》。(2)

2、了解古诗文常识、作者生平及创作历程。(3)学习朗读,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学习过程:一.预习感知1.走近作者:杜甫(712-770),________(地名)人。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大诗人,世称“诗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____________》《石壕吏》《潼关吏》)、“三别”(《_____________》《垂老别》《无家别》),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2.知识链接:杜甫诗歌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1)漫游时期。20岁后,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他漫游

3、吴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视野和心胸。并与李白等同时代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2)长安十年时期。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出了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也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

4、风。(3)任职左拾遗流亡时期。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和百姓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脱贼后,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闪耀着爱国光芒的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在蜀、荆、湘的11年里,他写诗1000余首,大部分是近体诗。最后的两年,他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大历五年冬,他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终年58岁。3.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篇幅长短不拘,每句字数不等

5、,但四言、五言、七言较常见,也有杂言的。古体诗押韵较宽,可以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韵。古体诗不讲对仗,而且不求工整,不避重字。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4.解释加下列加点词语。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   ) 决眦(   )会当凌绝顶(   ) 浑欲不胜簪(   ) 家书(   ) 二.理解探究1.初读诗歌,标节奏,感受

6、诗歌的韵律。提示:《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二一二”或“二二一”。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节奏是“二三”或“二二一”。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朗读《望岳》,合作交流,生生互评。(1)朗读诗歌,学生互评。(2)诗的题目叫《望岳》,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对此分析一下。(3)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的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4)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

7、,一览众山小”一句诗的理解。(5)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探究诗中所展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3.朗读《春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每联的意思?(2)你是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诗句的?(3)本首诗歌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物,诗中哪些句子是“望”中所见景象?这些景象展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拓展延伸朗读诗歌《春望》,仔细品味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请展开想象,描述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四.达标测评背诵两首诗并完成下列练习:1.《望岳》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

8、___。2.《望岳》诗的一、二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问句写出了诗人_____________,答句以夸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