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ID:37413967

大小:8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3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1页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2页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3页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4页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林小娇课题:等差数列教材: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分析: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二节,等差数列,两课时内容,本节是第一课时。作为数列的起始课,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打造数列教与学的良好开端。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入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本节是第二章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也是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

2、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对象分析: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不足,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3、,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变化形态,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并通过一定的实例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难点: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理解等差数列是一种函数模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创设情景,引入问题问题: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

4、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两个表格的数据.(多媒体大屏幕显示)表(一)(单位:万)990001020304人口总量66.9566.8066.6566.5066.3566.20耕地面积48.5048.8049.1049.4049.7050.00表(二)(单位:元/平方米)2月4月6月8月10月12月房价460490520550580610工资120012001200120012001200教师:思考: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信息?(数据来源于现实社会,让学生围绕思考问题一分小组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及数学建模能力。)教师:从两方面考虑:(1)

5、从宏观上(移居大城市,计划生育,围海造田);(2)从微观上(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我们抛开具体的背景,从微观上分析,从表格中抽象出一般数列)。观察归纳,形成概念。如上几列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四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比数列概念。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教师引导归纳出:1.数列的定义;2.数列的项;3.数列的一般形式简记为(板书)。对概念的理解。数列{3n-5}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请给以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教师提出问题:1:1,2,3,4与4

6、,3,2,1是否为同一数列?2:-1,1,-1,1是否为一个数列?(投影)学生思考并作答。理解数列是存在于实际生活中的你能举出身边的数列的例子吗?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教师:要注意归纳总结这些数的共同特征: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数列的分类根据数列的项,以及数列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对数列进行怎么样分类?由学生所举实例出发,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数列的特点,给出数列的分类:按项数,可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按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单调性)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以及摆动数列。(板书)认识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中的数和它的序号是什么关系?哪个是变动的量,哪个是随之变动的量?你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哪些相关内

7、容?教师:举例。将序号写在上面,下面的相应位置写上数列的各项。首先引导学生说出上下两行是两组变量,然后分析这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联想到函数间的变量依赖关系,认识到数列是函数。教师:数列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对定义域的陈述可能不严格或不完整,要引导学生注意回答的全面性。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数列可以看成是以正整数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