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校解析Word版

ID:37420819

大小:22.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3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必备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18吉林长春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人工智能算法的传统通常有两个:一是符号认知主义,主张智能行为依赖于符号操作,通过基于符号表征的计算可实现推理、决策,甚至情感活动,如早期的专家系统;二是联结主义,认为通过大量底层简单的“激活单元”相互交织可在高层自发涌现出复杂的智能行为,这一传统以神经网络为代表。阿尔法围棋的研究主要得益于后一种传统,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实现算法的突破。以复杂性视角观之,目前的智能算法有一个突出特质——涌现性,即智能是一种由算法底层的简单

2、规则生成的复杂行为,智能并不由预定的算法前提决定。游戏棋局的最终输赢是一种涌现,不是依靠单次行为的累加,而是算法演化系列的整体取胜。阿尔法围棋有一些令顶尖职业棋手难以理解的“昏招”,可这些昏招最终成了取胜的“神之一手”。这表明“招数系列”比“某一招”更有意义。在伦理上,涌现性特质揭示出智能算法具有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特征;智能算法行为不是边界清晰的单个行为,而是集体行为的演化,其行为效果既不由“某一”行为决定,亦不由其前提完全决定。智能算法的另一个特质是算法的自主性。阿尔法围棋一代曾依据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棋谱,对弈了3

3、000万盘棋,二代强化了自我学习能力。如果智能算法的自主性意味着机器是某类主动的、自我进化的“生命”,那么我们是否能说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决定的“主体”?以算法的观念来看,理性传统所认可的“主体”是一个能够协调个体自身复杂行为的中心控制单元,6/6它担负该个体所有信息的整合和全部行为的控制。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弱人工智能,则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主体观念。弱人工智能的自主性是智能行为的自组织性,机器算法会在没有人类程序员的干预下自发学习,自动处理问题。2015年,有人在使用“自动驾驶”模式时遭

4、遇车祸,历经十个多月的调查,最终归责为驾驶员过于信任人工智能,手没握住方向盘,人工智能得以免责。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必会让我们完全摆脱方向盘。智能驾驶系统由厂商的机器人制造,其算法不断自我进化,无缝嵌入庞大的物联网中,行进于更多智能体交互的开放环境,并与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不断自我演化的复杂算法整体。在这一整体中,厂商、机器人、使用者、众多智能体等都是造就整体的个体,但并不存在对整体负责的“主体”,此时我们在伦理上可能面临根本的挑战:智能行为既不遵循行为与效果之间的直接对应,也不遵循行为与主体之间的必然联系,那么我

5、们该如何做出一个恰当的道德判定?(摘编自刘劲杨《人工智能算法的复杂性特质及伦理挑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符号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这两个传统,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最终得以实现。B.无论是“某一”行为,还是预定的算法前提,都不能决定智能算法的行为效果。C.弱人工智能有一个中心控制单元,它担负了所有信息的整合和全部行为的控制。D.既然智能驾驶系统不存在对整体负责的“主体”,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则无须追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

6、段通过比较两种智能算法传统的异同,分析了阿尔法围棋获胜的原因。B.阿尔法围棋“昏招”成了取胜的“神之一手”,是算法演化系列整体取胜的例证。6/6C.算法的自主性意味着机器是某种“生命”体,这是文章对“主体”进行辨析的前提。D.文章重点分析智能算法的两个特质,指出在人工智能上我们可能面临的伦理挑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联结主义传统,阿尔法围棋就未必会有算法上的突破。B.弱人工智能不是理性传统所认可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够自动处理问题。C.智能驾驶系统

7、的算法只有处于众多智能体交互的开放环境之中,才能不断地自我进化。D.智能行为与效果不直接对应、与主体无必然联系,但是我们还要对它做道德判定。二、(2018四川南充三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6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 还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

8、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诗词是否合适?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诗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6/6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