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

ID:37428746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3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_第1页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_第2页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_第3页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_第4页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与弘扬,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辩与道德伦理思想。因此,吸取家训文化中的营养因素,对于我们今天的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乃至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作用。一、家训文化的内涵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它包罗广泛,情感真挚,言简意赅,说理透辟,针对性强,便于践行,所以深得世人称许。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诫或家规。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家训属于

2、家庭美德的范畴。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二、家训文化的消失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社会和家庭的基础。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伦理社会”。具体而言,一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国之本在家”,因而十分重视“齐家”,而“齐家”在于“修身”..;修身就是家庭成员个体的道德修养。这就决定了家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修身齐家也就成了家训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第二,传统社会的家庭是以家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结构。宗法制家庭、家族的特点,就是家或家族通过立子立嫡的继承法而代代相传。家训就是达到家庭、家族得以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以上两条决定了中国古

3、代家训的发达。如上所述,古代家训产生和发展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机制,这就是家长为权威和立子立嫡代代延续的宗法制的家庭结构。传统家训主要是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事实上,家训文化之所以有效并得以传承,关键在于家长对于家庭成员具有无可撼动的绝对权威。不听父言、反抗父训,就是不孝,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惩处。所谓“家训”,实际上就是“父训”。如《曾国藩家书》中的家训,基本上是曾国藩对弟、对子的训示。而在今天,家长制已经瓦解,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不是靠制度,而是靠父亲的道德威信和经济地位,也就是说,“家训”的建设失去了制度的保障。其次,

4、随着时间的变迁,大家族、大宗族的家庭结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和小型化的现代家庭。2014年卫计委发布的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家庭户平均人数已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5.3人降至2012年的3.02人,“小家庭”结构让家庭成员更趋独立,加上人员流动性大,让原本具有血缘联系的家庭成员“天各一方”,感情也日趋淡化。由于计划生育的长期实行,以及“生男生女一个样”的宣传,改变了几千年来的“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冲击了中国人光宗耀祖、维护家族荣誉的传统观念。而在古代,家训是与家族荣誉的代代相传同行的,因而才有立家训、尊家训的动力。无疑,现代社会已

5、经失去了产生传统家训文化那样的社会基础。三、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古人尤其强调家训和培育良好家风,在一个人的“幼稚之时”,就对其训诫诱导,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家训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和品质。(一)传统家训文化的精华第一,做人要坦荡无私、诚实守信。传统家训极为注意子弟的修身养性。《居家格言》称:“惟愿有子孙者,未教他做家,先教他做人;教他做好人

6、,先教他有好心。明伦理,顾廉耻,习勤俭,守法度,方是教训。”第二,学习要勤奋刻苦、立志成材。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往往把立志成才与读书知理联在一块。明代郑晓《训子语》告诫儿子“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左宗棠在《与子书》中反复强调:“读书做人,先要立志”、“志患不立,尤患不坚”。立志之后,就要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始终不渝。曾国藩家训中有“求业之精,别无它法,日专而已矣”的良训。第三,生活要勤劳俭朴。..《书》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子曰:礼与俭也,宁俭,似俭尤要。望雅曰:一生之计在勤,一年之计在春,一日之计在寅。治家、治国、治心,道岂有先

7、乎者此?似勤尤要。曰:二者皆要。尤要在克勤克俭之人耳”。由此可见,古人将“勤”与“俭”置于同等的地位。第四,齐家要孝亲敬长。古人极为重视“父慈子孝、夫妻爱敬、兄友弟恭、平和礼让。”许多家训要求子女居家则“孝顺父母”,以修身、齐家;入仕则“忠君”,以治天下。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先于四海。”第五、交往要扶危济贫,德洽乡里。古人有云:“达则皆济天下”,意为自己有能力则要扶危济贫,救天下人于水火之中。家长告诉孩子与人和善相处,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在处理邻里关系上,也要求孩子与邻交好。待人接物要礼貌为先。宋人李邦献《省心杂录》指出:“家庭和睦,

8、家道才会昌盛;在外与人和睦,做事才容易成功。”(二)对古代家训文化的扬弃传统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