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研修班总结

高级研修班总结

ID:37430972

大小:1.17 MB

页数:86页

时间:2019-05-23

高级研修班总结_第1页
高级研修班总结_第2页
高级研修班总结_第3页
高级研修班总结_第4页
高级研修班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级研修班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顾泠沅领衔的上海市骨干教师“行动教育”模式高级研修班总结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周卫执笔)一、“行动教育”模式的构建当前,上海市和全国正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很多很好的教育理念,但如何将理想的课程→设计的课程→实践的课程(学生实际获得的课程),其瓶颈是如何实现先进理念向教师行为的转移,能否实现这一转移,不仅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效,也是国内外教师培训长期困扰,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个难题。为了了解广大教师对教师培训的实际需求,2002年3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合作对青浦6所中小学295名教师进行了行动前的问卷调查。

2、问卷表明,广大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认为,以课例为载体的专业引领和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对教师的帮助更大。借鉴国际上“同事互助指导”和“案例教学法”的已有经验,根据我们2002年1月—9月与青浦区6所扎根学校30余位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研究,我们在通常的讲授式、习得式培训形式之外,又提出了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专业引领下的伙伴互助、全程参与,有行为跟进的教师研修新模式,简称“行动教育”。教师研修模式讲授式习得式行动教育式教师研修的三种模式“行动教育”模式的运行,强调“三次实践、两次反思”:原行为阶段(反思更新理念)新设计

3、阶段(反思改善行为)新行为阶段。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更新理念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省“行动教育”模式是对行动研究的有效改进。同时它也有效地克服了舒尔曼指出的以往教师培训中忽视学科知识的“缺失范式”的不足。“行动教育”模式为理论向行为的转移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选择,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2002年底,其研究报告首先在中国教育学会年会上报告。2003年元月,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运用它于参加校本教研国家级培训的400名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教研员。2003年3月,上海市教委决定举办顾泠沅领衔的上海市骨干教师“行动教育”86高级研修班,将它应用于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顾泠沅、王洁的执笔的研究报告《教师在行动教育中成长》,在2003年第6期《人民教育》上全文发表。其后,又在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全国首届教育科研研讨会上报告。“行动教育”模式,作为严格意义上的建模研究显得比较复杂,在实际推广中,可以进行必要的简化(二次实践,二次反思)。二、办班情况及主要特点1.办班概况顾泠沅领衔的“行动教育”培训模

5、式高级研修班是上海市教委举办的七个专家领衔的探索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培训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培训周期一年(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参加对象为来自静安、普陀、青浦、徐汇、长宁、杨浦、松江、闸北、浦东(浦东新区为中期拓展)九个区县的45岁以下中青年中小学数学、理科骨干教师70名,另外配有30名专业伙伴。学员采取自愿报名、区县选拔推荐,专家审批录取的办法,纳入市教委人事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统一管理。办班目标是:全体学员基本掌握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行动教育模式,开发出一批典型课例报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实施;通过学员“种子计划”在9个区

6、建设若干所校本研修制度的实验性、示范性基地学校,因校制宜地开展各种灵活、有效的研修活动,初步建立以校为本、内外结合的教学研修制度,推动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在“行动教育”过程中,坚持了“行动为本”、“合作为本”、“以校为本”,成为本期研修班的最大特点。在数据资料搜集和问题解决过程中,采用了多种途径和质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讨论录音,课堂现场观察与录像带分析,学生和教师的成长档案袋,学生的作业分析,教师的反思札记,对学生、教师和专家的深度访谈,教育叙事研究、视频案例制作等。2.行动为本长期以来,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难以消解的“两张皮”现象,行动教育恰

7、恰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行动教育中研究者与实践者统一成“研究的实践者”。研究的起点是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研究的过程是更新教师的观念,不断地改善教学的行为;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解决学校的问题和教师的困惑。86跨文化的东西方课例研究表明,东方比较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解题的技巧训练,西方比较关注情境导入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系,但均需深入探究学科的本源问题。只有情境导入,问题驱动,才能超越技巧,探究本源。因此,在行动教育过程中,我们集中注意于恰

8、当生活情境的创设与学科本源问题探究的有机整合。3.合作为本本期研修班不设导师,采用合作制。变自上而下的被动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