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化的起步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化的起步

ID:37434778

大小:2.59 MB

页数:105页

时间:2019-05-12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化的起步_第1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化的起步_第2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化的起步_第3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化的起步_第4页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化的起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化的起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知识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一百七十多年前,我们先败于英,后败于日,渐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觉醒后的中国人开始踏上中国近代化的追梦之路。近代化的探索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复习目标知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在中

2、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认识到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了解先辈们在近代化探索中的事迹,学习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感悟中国人民具有的不懈的探索精神。【识记】洋务运动;维新派代表;“百日维新”;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及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地位和作用【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运用】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考点展示纵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今年考点的新变化:中国近代化进程中

3、的主要事件考点更加明确)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技术制度思想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6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清政府中的开明官员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内容创办军事工业——“自强”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背景:内忧外患创办民用工业——“求富”创建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评价结果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

4、端性质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作用P30引进创办刺激抵制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1、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设近代海军。2、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达到了?3、你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4、李鸿章等领导的洋务运动在近代化中有何积极作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纵横联系与洋务运动发生的

5、同时期的世界历史大事有哪些?俄国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曾国藩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序幕酝酿开展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戊戌变法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时间1898年6月——9月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主要内容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经济: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文化: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军事: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影响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

6、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政治上:精简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思想上:创办报刊,广开言路。有利于军事强大1898.6.11-1898.9.21百日维新主要内容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戊戌变法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1.历史意义2.性质3.失败原因4.结论、教训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有利于资本主义在

7、中国的发展。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没有发动群众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阶级或政治派别的要求?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