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房地产发展研究2011年12月

淮南房地产发展研究2011年12月

ID:37436746

大小:8.18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5-12

淮南房地产发展研究2011年12月_第1页
淮南房地产发展研究2011年12月_第2页
淮南房地产发展研究2011年12月_第3页
淮南房地产发展研究2011年12月_第4页
淮南房地产发展研究2011年12月_第5页
资源描述:

《淮南房地产发展研究2011年12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淮南房地产发展市场研究PART-01:淮南城市概况PART-02:淮南房地产市场分析PART-03:淮南楼市区域分析淮南历史悠久、立市年轻,资源优势突出我国53座特大城市之一,享有地方立法权淮南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合淮加速同城化,发展潜力巨大淮南城市概况◆区位: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东接滁州,南临合肥,西南与六安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交界,东北与蚌埠相交。◆面积:全市总面积2596.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566.4平方公里,凤台县面积10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9.44平方公里。◆人口:

2、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24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3万人,常住人口230万人。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含私营个体)约30万人,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约12万人,占比40%。◆产业:淮南作为我国东部地区资源重镇,具有无可比拟的煤炭资源优势,煤炭远景储量444亿吨,探明储量153亿顿,占华东地区的32%,占全国19%.煤炭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淮南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为中国亿吨煤基地、华东火电基地和煤化工基地的“三大基地”淮南城市现状淮南依煤矿建市、随矿建镇,形成了点多线长、城乡交错,“大分散、小集中

3、”的城市格局,导致城市的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较弱。城镇规模偏小、建设水平较低淮南在清代末年因煤矿而建镇;主力矿井9座,主要为谢一矿、谢二矿、顾桥、新集等矿井;由于矿区分布不集中,除了主城区外,随矿建镇的城市发展模式就形成了点多线长,城乡交错,大分散、小集中的城市格局;淮南城市化水平滞后,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之比仅为1.14,低于国际上公认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淮南城市现状目前淮南市政府位于田家庵区洞山路;商业中心主要集中于“商贸”,包括家乐福、肯德基等聚集人气的商业;根据预测,到2020年

4、淮南市人口发展到2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9万人。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必然要求用地空间相应扩大。田家庵区是目前淮南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密集程度高。但规划凌乱,整个区域可共发展的空间狭小,已无法满足现有的发展需求大通湿地生态区承担着中心老城区人口外溢的重任。看城市宏观经济寻找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房地产发展的机会2010年,淮南市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大关,GDP增长率均保持在13%以上,淮南市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淮南人口242.5万,人均GDP约24000元,折合3700美元。淮南

5、GDP产业比重淮南属于典型的工业城市,第二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明显。■2004年以来,淮南市加快国企改革,煤、电、化三大支柱产业作用显著增强,较大地拉升第二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由2004年的52%上升到2010年的64.4%。农业等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2010年降至7.8%。第二产业成为淮南主要经济支撑产业。第二产业以初级加工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为主,受周边城市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城市化进程2010年淮南城市化率达到47%,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阶段,预计未来淮南城市规模将进一步

6、扩大。淮南市历年全市人口数及构成(万人)年份年末总人口农业人口比重(%)非农业人口比重(%)2004年233.58172.8654.74105.7245.262005年235.78129.1254.76106.6645.242006年237.9129.4454.41108.4645.592007年239.42128.7253.76110.746.242008年240.88127.953.1112.9846.92009年242.5129.253.28113.346.722010年242.5129.2

7、53.28113.346.72人均可支配收入2004年至2010年,淮南人均收入增幅超过100%,基本以每年1000元的速度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依靠煤炭、电力以及化工等行业职工工资的拉升。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规划变革中心城区功能结构为:“三组团、多中心”结构,即东部城区组团、西部城区组团和山南新区组团。三组团分工上各有侧重,东部城区组团主要功能为全市的传统商业中心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城区组团主要功能为矿区生活服务和旅游服务中心、传统工业基地;山南新区组团主要

8、功能为行政办公、文化、科研教育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22007年淮南市提出了“合淮同城化”,中心城区主要向南发展,在舜耕山以南形成新城区。大通湿地生态区成为连接新老城区的桥梁,左右逢源。西部城区居住用地1184.34公顷,人口容量38万人左右东部城区(主城区)居住用地2415.33公顷,人口容量77万人左右。山南新区居住用地1578.36公顷,人口容量60万人左右城市空间布局13随着淮南城市“东进、南扩、西调、北联”,大通湿地生态区的在大淮南的“中心”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由于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