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窗---山东考察报告

为你打开一扇窗---山东考察报告

ID:37439481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为你打开一扇窗---山东考察报告_第1页
为你打开一扇窗---山东考察报告_第2页
为你打开一扇窗---山东考察报告_第3页
为你打开一扇窗---山东考察报告_第4页
为你打开一扇窗---山东考察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你打开一扇窗---山东考察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你打开一扇窗------山东潍坊考察学习感悟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彦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我们一行14人有幸去山东潍坊市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真是受益匪浅,收益颇丰。山东之行,感触尤深。一次考察学习,不是教导,而是引发。正是山东之行引发了我对于“校本研修”这个熟悉命题的深层思考,也引发了我从事教育教学生涯上的一次重要的观念超越。回顾一周的所学、所听、所观、所知、所悟、所得,自感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有讲座,却不闻老生常谈、官样文章;有座谈交流,却不作言不由衷、吹虚奉承;也有考察,却不是觥筹交错、山水逍遥;也有参观,却不见浮光琼影、蜻蜓点水;也有观课,却不见精心筹备、绣花枕头

2、的演戏。每次活动,都如同一次辐射,发散的是前瞻理论、丰富经验、生动案例、深邃思想……生成的是无限启迪和一个自由延展的创意空间。农业,种子决定着农民的收成。教育,教师在教育人的质量上举足轻重。山东之行的学习,能让自己跨出现在的圈子走入更大的环境中学习,然后能向自己同行同专业的“高手”前辈取经,知识侵润、“财富”积累,这对个人成长、学校的发展有太多的帮助。于是我对自己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二是注重反思,认真积累;三是辐射带动,获得双赢。山东之行,首先学到了一种理念,那就是把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校本研修作为自己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每次和名师们面对面交流,

3、听到他们侃侃而谈,“讲经说法”,真是佩服,自叹不如,感觉差距较大,自己的理论功底太浅薄,急需提升,欠缺的太多。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究,从研修指导到听课评价,我感觉在使劲“填鸭”,想吃饱,但消化慢,学习的东西和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里的那些“经验”在打架、在碰撞。也许这样,我才能成长,我需要沉淀下来,看书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才能避免在“井底”还自以为水平不错,这样我的教育生命才能长久,才能让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生命活力。二是学到一种方法,那就是积累。平时做单位教师培训日常事务性的工作,总是忙忙碌碌,整天是事务性的事情,即使有思想上的火花,也是因为手头的事而仅仅让它一闪

4、而过,其实心里一直有疲劳感,并不充实,或者说是“充实的空虚”,除了量的增加,没有质的提升,很多事也是应付,一直感觉挺困惑,虽然自己抽空就学习,却欠缺深度,不够厚度,常常是浅尝辄止,中间轰轰烈烈搞几个活动,写几个经验总结,做个“催眠”的讲座就完事了。所以看上去虽然成绩不少,其实只能说是广而不专。听了潍坊区教育局韩局长的报告,我才知道高人是不张扬的,名师是点石成金的,我也需要深入下去,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做些功夫,才会有自己的研究,有一定的积累,才会有深厚的功力,“星星之火也会燎原”的。三是学到一种心态,那就是快乐做人,爱护学生,严谨治学的心态。做一个老师不仅是指会教书、会

5、上课,而是知道如何上好课,如何是自己的学生更想学、更爱学、学得更好;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的心理,知道如何学得方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才是从教育教学理论向课堂教学效果实效性的根本转变。我原本一直以为做专业科研的老师不够快乐,整天对着课题搞为什么,不是挺枯燥的吗?有什么乐趣可言?可是山东之行,和专家名师在一起的时候,无论年龄有多大,你会时刻感觉到他们的年轻心态,快乐的人生。他们每次主持会议都像拉家常,轻松愉快,说起校本研修也是滔滔不绝,却毫无神秘感,信手拈来皆理念,随口道来是方法,随时感觉到他们知识的渊博,每次发言都慷慨陈词,博大精深,点中要害,发人深省。四是得到一个感

6、悟。感悟到:名师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而是我们应当终身追求的过程。不要使名师之“名”成为我们的名缰利锁,而应当是自己成为名荣责重的担当者。真正的名师在于“明”德、“明”责、“明”行。名师首在“明”德。和潍坊的三个校长座谈交流,深感他们不是行政“长官”,行使的不是“一把手”的权利,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专家型”和“研究型”家长。走近他们,每次和他们沟通和交流,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与师德风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淡定平和的心态、宽广包容的胸怀和严谨求实的作风。这种心态、胸怀与作风时时影响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古人云:“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德”即品行、品德和道德。“明

7、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有言道:“德之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由此可见,名师之“名”首在明德。名师重在“明”责。明责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更要担当起职责。名师应当勇于担当起教育的重任,视教育为己任。大凡名师,都是终身执着地耕耘在教育这块园地上的人。在别人抱怨教育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抱怨招生考试制度的弊端,抱怨生源不够理想,抱怨家长不够配合,抱怨教师专业发展程度低下,抱怨教材系统性不够等等时,名师却面对现实,积极地进行着艰难的探索与实践,坚韧地寻找着教育的突破口。他们把别人用于抱怨、讨论、争吵的时间用在学习、研究与实践探索上。教育需要名师,教育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