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咏怀诗

第二篇 咏怀诗

ID:37452627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第二篇  咏怀诗_第1页
第二篇  咏怀诗_第2页
第二篇  咏怀诗_第3页
第二篇  咏怀诗_第4页
第二篇  咏怀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篇 咏怀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篇咏怀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滕王阁》、《望月怀远》、《与诸子登岘山》、《山居秋暝》、《旅夜书怀》等送别诗,掌握即事即景诗的特点2、通过学习这些诗歌能自主分析即事即景诗的写法及感情课时按排:课时课前绪论: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即景抒怀。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2、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

3、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滕王阁学习过程:一、学习《滕王阁》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教学要点: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觉的。教学方法:点拨"诵读"回味教学过程:  一.赏析首联: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  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此句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  场景: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场面十分豪华。  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滕王已

4、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  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  空间:高。时间:逝。  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二.赏析颈联:  1.此联两句紧扣住首联的哪个字来写景的?——高。  2.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  意境:冷落、凄凉。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  3.此联的艺术手法和作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

5、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4.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5.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三.赏析颔联:  1.此联为转,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  2.“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  四.赏析尾联:  1.

6、“槛外长江空自流”,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  2.此种以偶一开一合,使人只觉其流动,不觉得对偶。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  五.风格:流丽深静。  六.主旨:《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望月怀远》、学习过程:一、学习《望月怀远》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如何扣住题目、使用的艺术手法重点教学:诗歌的境界教学过程:1、作者简介: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

7、东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弱冠登进士。后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卒。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有《曲江集》20卷传世。2、诗歌美读“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⒈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⒉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⒊诵读指导⑴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

8、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⑵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⑶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3、诗歌赏析⒈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明确:雄浑阔大(海上、明月、天涯)⒉此两句是如何扣住题目“望月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