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探究

中职生心理健康探究

ID:37481019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中职生心理健康探究_第1页
中职生心理健康探究_第2页
中职生心理健康探究_第3页
中职生心理健康探究_第4页
中职生心理健康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生心理健康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职生心理健康探究中职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我们不可否认,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高,行为习惯不好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于特殊家庭、离异家庭,这导致大部分学生自卑、焦虑、痛苦、困惑有的甚至表现出激烈或异常的行为,这些都体现出他们的心理极不健康。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效预防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各种不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也为教师开展合适的教育工作培养合格健康的人才提供一些参考。本文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究,了解现有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不良心理的教育

2、对策。一、目前中职生的心理状态当今的中职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正是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阶段,也是身心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阶段。通过这一年多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发现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和丰富,充满好奇和冲动性,同时随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理想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分化差异和矛盾冲突加剧,他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客观事物的评价上极易趋向偏激,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导致思想情绪发生变化。常见的中职生心理状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能力低。中职学生大多来自于普通中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由于长期成绩不好导致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对学习缺乏

3、热情,即使有学习愿望,也往往由于基础薄弱,听不懂,学不会等因素来应付老师应付家长。2、自控能力差。中职生正值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对外部世界、成人社会和新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由于难驾驭情绪,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能正确规范自我行为,遇到有害健康的行为引诱时,很难控制自己,有的发展到吸烟、喝酒、进营业性舞厅、游戏厅;有的发展到打群架、向人索要财物等,经过对许多违纪学生调查,我发现虽然许多学生主观上并不违反纪律,但往往在某些关键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经不住引诱,这些学生易受外界影响,没有坚定的信念,缺乏对知识强烈的渴求,行为驱动的好奇性、情绪变化的冲动性、思想认识上的片

4、面性,都极易导致这部分学生行为举止上的盲目性。 3、人际关系敏感。“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中职生大部分来自于特殊家庭、离异家庭,受不良家庭的影响,很多中职生用随心所欲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来处理人际关系,往往带有主观、极端的倾向,这类学生较为敏感比较在意他人的态度与评价,由此形成他们自卑怯懦、嫉妒猜疑、自闭孤僻、偏执暴力等心理问题与不良品质导致人际敏感。4、道德认识低下。中职生在家庭环境中比较普遍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霸道个性,把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付出,完全看成一种理所应当,不懂得感恩,不尊重别人。有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自控能力较弱,行为上惹事生非,违反校纪校规,迷恋网络

5、。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常常忘记道德准则,是非善恶判断缺乏客观性,对周围环境上的引诱缺乏抵抗能力。二、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目前中职生出现上述心理状态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究其根本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1、外部的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的因素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较大影响。由于受“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中职生在社会上没有良好的社会评价从某种角度上讲,选择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从应试教育中淘汰下来的差生,长期以来的挫折感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同时不良的家庭影响(单亲、离异、不和、留守等问题)也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2

6、、自身的因素。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以及自我约束力能力差,就容易出现焦虑、忧郁等情绪反应,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其自信心,出现焦虑,忧郁、退缩及自我否定等心理,最终导致辞学业失败。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们处于焦虑、压抑之中,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三、做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学生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正确,科学地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必然性,需要充分认识其心理问题的可塑性。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中职战线的教育者应

7、从每堂课入手,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机,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帮助学生利用自身的积极力量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从而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能获得心理方面的知识,正确处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2、家长要创建和谐的成长氛围。家庭教育是促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和谐的家庭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疲劳,紧张和烦恼,为他们注入生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