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学而不愠

人不学而不愠

ID:37482186

大小:15.6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人不学而不愠_第1页
人不学而不愠_第2页
人不学而不愠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不学而不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不学而不愠—记《江西省第一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峰论坛》广丰区嵩峰小学涂仙云非常有幸参加了此次《江西省第一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在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聂耳剧场举行,邀请了著名作家韩少功,著名教育家窦桂梅、罗崇敏、陶继新,著名特级教师陈琴、韩军、著名吟诵专家徐建顺等专家学者莅临现场做示范教学、经典解读及专题讲座。内容有名家解读经典,阐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有素读经典、诗词吟诵、书法教学等经典课例观摩,有校长分享传统文化的教育心得,有优秀典型单位成果展示。活动在艺术表演中拉开了帷幕。孩子们踏着轻快的脚步(几

2、十个人的表演在台上竟一点脚步声都听不到,可见扎实的基本功),跟着悠扬的节拍,在宽大的舞台上、在有“国学百家”的水墨画大屏幕前进行了精彩绝伦、五彩缤纷的表演。据说这是一个月之内老师利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进行排练的,不得不为孩子们扎实的基本功与老师们辛苦的付出点赞,让在场的观众饱尝了一顿视觉的盛宴。此次活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和陈琴老师的观摩课。初识窦老师是在12年去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当时她上的是《牛郎织女》,她教学语言的生动与精炼,以及她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情感的功夫至今令我难忘。我被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气质

3、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觉得她真的像一朵玫瑰一样,美丽地盛开,层层绽放,香气馥郁,沁人心脾。所以我此去的主要目的就是聆听窦老师的教诲并与她合影。心愿达成。在课间五分钟休息时,我鼓足了勇气,挤进了排着长队要与窦老师合影的人群中,怀着崇敬与感恩之心拉着心中的偶像合了影(合影时不知被谁拍了个小视频放在我们传统文化学习群里,引来不少人的羡慕之情)。当时心里感觉有只小鹿在跳,站在名师身边自己(才疏学浅)都没了底气,感觉与她的距离是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你们看我的合影,虽然用了美图,却还是掩盖不了我因激动、紧张而涨的通红的脸,以至于想要个她的

4、签名都忘了。此次,窦老师分享了《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新发展》,她介绍了清华附小是怎样通过主题教育撬动课程改革,从而实现附小办学宗旨。讲座伊始,她用了很多的实例来证明传统文化在中考和高考中的体现,说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强调了传统文化在不同学科中的体现,特别是数学里的一道题:完整地唱完一遍国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都不知道)?关注对人的教育,强调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拿语文立人,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最终达成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诚志教育使命。窦老师用了很多事例说明主题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事例一:《秋天的怀念

5、》一句“好好活”深深地震撼我的心灵。好好活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更是一种生命的色彩。虽然生活有磕绊、有不顺、有阴霾,但只要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活在当下,就像那些北海的花一样,让生活活的有声有色,活的五彩缤纷,活的精致,活的精彩。让我们好好活,且活且精彩!事例二:《詹天佑》这是一篇经历了历史的淘汰与锤炼而沉淀与传承下来的经典文章,一是通过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二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是以詹天佑这个人物为拓展点,为本组综合性学习积累素材。窦

6、老师从文本的语言、表达、文化价值等层面,挖掘文本的原生价值,与儿童的生命成长编织起来,最终达到本次主题教学--立志报国的价值,也就是她的观点:语文立人。想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应践行这种主题教学,要挖掘文本的原生价值,而非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就像窦老师说的: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拿语文教人的。虽然尚不能达到她的境界,但只要上路就为时不晚。再者就是陈琴老师的吟诵教学观摩与讲座。她是小语特级教师,浙师大特聘教授,古诗词吟诵教学专家。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原来古诗词还有“吟诵”这一教学方法,什么是吟诵,我问了无所

7、不知的度娘,说是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这样看了一下,我也不懂什么是吟诵,听了陈琴老师的《诗经 小雅 鹿鸣》,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我们这里的道士“念经”(不好意思,打了个不恰当的比喻),陈琴老师还开玩笑说:我唱歌跑调就是吟诵。听了讲座之后才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那么肤浅那么愚昧,吟诵是要有一些基本的调调的,对格律诗的吟诵是有口诀的: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规则很奇特,平长仄短入声促,韵字平仄皆回缓。讲究平声长,仄声短,入声促,句末韵字拖长音。例如: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

8、,-—||——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记得以前大学的时候老师讲过平仄入声,现在隔那么多年没用也忘的差不多了。在陈老师的课上学生都听得入了迷,老师叫下课了,学生竟还不愿走,硬逼着老师又吟诵了一遍才肯罢休。台下的老师也不自觉地跟着吟诵起来(我才跟着吟诵了两遍嗓子眼就冒烟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