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学案)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学案)

ID:37491319

大小:3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学案)      _第1页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学案)      _第2页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学案)      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学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学案授课时间:______班级姓名组别评分教学目的与要求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重点难点金字塔。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具准备 书中的图片资料和《历史地图册》教学过程随笔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1、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公元年,形成统一的奴

2、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国王称为法老。2、金字塔是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3、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首都在巴比伦。5、《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6、公元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入侵。7、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吠舍、。8、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发源于、、、、大河流域。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

3、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4、胡夫金字塔修建于4600多年以前,当时没有起重机、汽车等机械,你认为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建造的?5、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想一想,其用意是什么?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1、阅读课本p12的材料,问答下列问题①该法律第六、七两条有什么共同之处?②该法律第七、第一九九条把奴隶看作是什么

4、?2、在《世界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了解它们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五、巩固训练选择题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于()①尼罗河流域②幼发拉底河流域③底格里斯河流域④印度河流域⑤恒河流域⑥黄河流域A、①②③⑤B、① 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⑥2.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3.有一批旅游者从

5、杂志上看到一幅建筑物的图片(右图),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如果他们想目睹该建筑物的真实面貌,应该去的国家是A.印度B.埃及C.希腊D.伊拉克4.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C.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5.下列关于金字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的象征B.它是古代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C.它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D.它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6、6.在古代印度严格的种姓制度中,从事农业、牧业、渔业的人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7.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我们知道,文字是文明的标志之一,但它并非是文明的本质。那么,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标志是()A、金字塔、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B、奴隶社会的形成C、《汉谟拉比法典》等成文法典出现D、古代哲学产生8..假如春秋时楚国国王到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A、第一等级婆罗门B、第二等级刹帝利C、第三等级吠舍D、第四等级首陀罗9.观察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古国

7、地图,说出亚非文明产生的共同之点是()A靠近海洋             B出现在山地丛林C兴起于肥沃的草原         D诞生于大河流域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导学纲要一、古代埃及1、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生2、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二、古巴比伦王国1、两河流域城市国家的出现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3、《汉谟拉比法典》4、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印度河流域奴隶制城邦的出现2、雅利安人入侵及

8、奴隶制小国的建立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导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