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再定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再定位

ID:37519833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再定位_第1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再定位_第2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再定位_第3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再定位_第4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再定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再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再定位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添加时间:2011-2-1417:12:00新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走下讲台,还要搬掉心中的“讲台”。新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他们与传统课堂教师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厘清这些问题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叫做“新教师”的群体已经在那里了。“新教师”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再定位■本期对话嘉宾李锦韬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田保华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赵民轩河南省尉氏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李淑民河北省兴隆县教研室教研员袁建国山东省平原县第五中学副校长李炳亭

2、《中国教师报》采编部主任教师不能“鸠占鹊巢”教师的新与旧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而在于他们有怎样的教育思想,是师中心还是学中心,是教服务于学还是学屈从于教。郭瑞:李炳亭主任预言今年课改的关键词是主体年,其中提到了呼唤“新教师”的概念,请您解释下到底什么是新教师?这样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李炳亭:教师的新与旧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而在于他们有怎样的教育思想,是师中心还是学中心,是教服务于学还是学屈从于教。新教师,一定是敢于“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那个人,这样的教师知道课堂不是自己的舞台,是属于学生的学习场。如果教师真的把学生放在主体

3、地位,首先就要把学习还给学生,切勿鸠占鹊巢。袁建国:教师作用的发挥应该“该大的时候大,该小的时候小”。什么时候该大?在教材方面,教师应该发挥“融入教材、整合教材”的作用;在学生方面,教师应该发挥“激励学生、吸引学生”的作用;在教法方面,教师应该发挥“解放学生、指导学生”的作用。什么时候该小?教师不要给自己背上“灵魂的工程师”、“无私的奉献者”、“学生的救世主”的包袱,教师的作用没有那么大。这样的包袱,不但压垮了学生,也压垮了教师自己。李淑民: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引领者、促进者和新课程的建构者。新课程中教师脱离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

4、传统思维的禁锢,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那么教师就要善于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课堂中生成性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甚至放大一些课堂生成问题,并转化为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赵民轩:新课改主张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思想变革不只是在传统应试教育基础上的某些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不是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艺术和技术上的不断精进,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即学习是谁的权利,学习是谁的自由,是谁来学习,是谁要发展等问题上

5、的重新认识和思考,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包括教学方法的根本上的改革,颠覆性的改革。“三观”为新教师立标支撑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教育思想,我把它概括为“十六字真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就是新教师的标准。郭瑞:新课堂需要教师具有怎样的教育思想?李锦韬:列宁说过,学校的性质和方向不是行政部门决定的,而是教学人员决定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质量的主要环节在教师。如果教师没有新的教学思想和观念,素质教育和均衡发展就将是空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时代,最重要的不是教师怎么教,而是实现学生的学习权。我们需要解决教

6、师的认识问题,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把受教育者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否则教育改革还是不成功的。李炳亭:我认为,新教师必须具有“三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育观就是把学生当人,教育即人学。教学是一切的教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学生观就是学生是教学的第一资源,教师是班级里第51名学生。支撑三观教育思想,我把它概括为“十六字真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就是新教师的标准。田保华: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新教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无论在教育观、教学观,还是学生观上都要进行转变

7、。新课程的教育观强调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爱学生的生命,不要把学生当成“容器”。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从单向的知识传授走向教学互动,变“记忆型教学”为“思维型教学”,变“应试型教学”为“素养型教学”。新课程的学生观强调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具备了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教师,才能称其为新教师。新教师是有道德的教师,有道德的教师才能进行有道德的教学。做有道德的教育,构建道德课堂,做道德教师,培养有道德的学生,是新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思想。教学从“二传”走向“一传”如果教师能够放下

8、架子、俯下身子,走到学生中间,不再成为“挡”在学生和知识之间的那堵“墙”,让学生能够直接和知识“亲密接触”,那么他的角色定位就是“一传”。郭瑞:有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