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精编)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精编)

ID:37545182

大小:2.69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精编)_第1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精编)_第2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精编)_第3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精编)_第4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精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精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升初语文之文言文讲解(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粗体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1)市罢,遂不得履。(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15515581428:徐

3、老师,专注小升初语文!1(三)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1)仕于南方仕:(2)席上食菱食:(3)欲以去热也以:(4)欲以去热也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四)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

4、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③饯行于郊衢.()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五)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

5、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2(六)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为:(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说:(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好: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6、?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七)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加点词语。(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1〉观百兽之.

7、见我而敢不走乎()〈2〉故遂与之.行()〈3〉其不善者而改之.()〈4〉曾子之妻之.市()〈5〉学而时习之.()〈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15515581428:徐老师,专注小升初语文!3(八)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