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潘年艳艳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潘年艳艳

ID:37545367

大小:1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潘年艳艳_第1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潘年艳艳_第2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潘年艳艳_第3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潘年艳艳_第4页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潘年艳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单位:来宾市忻城县马泗乡中心小学教师潘年艳【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

2、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3、,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课件【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步: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教师谈话交流: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

4、的读音。3.解题质疑:(1)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2)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3)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教学设计的主线要简明。课始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查资料的情况,又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还起到了牵问题而统领全篇的作用)第二步:读通课文,感知文意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

5、停顿恰当。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2.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如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检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6、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预习落实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第三步:读懂课文,领会文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注释,试着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1)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请选择“善”在文中的意思:擅长、善于;表示赞叹。(2)换位体验:假如你是子期,透过

7、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赞叹的?(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绵绵细雨等。这时,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4)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课件出示)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学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学生:善哉,绵绵兮如()!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学生:善哉,()兮像()!……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说,形成排比句式。再读领悟文章所描绘的情境。(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

8、必得之。”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赞叹,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知音呀!4.探究学习:研究解决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初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1)伯牙为什么绝弦?(借助课件出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引导学生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2)绝弦说明什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到细节饱满才能更好进行语言训练,进而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过程,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