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问答题

生物化学问答题

ID:37545925

大小:51.9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5

生物化学问答题_第1页
生物化学问答题_第2页
生物化学问答题_第3页
生物化学问答题_第4页
生物化学问答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问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蛋白质化学1、举例说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答: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一级结构相似其功能也相似,例如不同哺乳动物的胰岛素一级结构相似,仅有个别氨基酸差异,故它们都具有胰岛素的生物学功能;一级结构不同,其功能也不同;一级结构发生改变,则蛋白质功能也发生改变,例如血红蛋白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正常人β链的第六位谷氨酸换成了缬氨酸,就导致分子病--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的发生,患者红细胞带氧能力下降,易出血。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很密切,空间结构改变,其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活性也改变。如核糖核酸酶变性或复性时,随之空间结构破坏或恢复

2、,生理功能也丧失或恢复。变构效应也说明空间结构改变,功能改变。2、什么是多肽链的N末端和C末端?如何测定N末端?答:c端是羧基端,n端是氨基端。测定N末端可用2,4-二硝基氟苯法、丹磺酰氯法和Edman降解法。3、维持蛋白质溶液稳定的因素是什么?实验中常用来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答:1)蛋白质的水化作用(水膜或水化层)2)蛋白质颗粒在非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沉淀蛋白质的主要方法有:1、加高浓度中性盐(盐析)2、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3、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蛋白质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5、加热凝固4、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和复性作用?蛋白质变性后哪些性质会

3、发生改变?答: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是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并导致其性质和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除去变性因素,某些蛋白质变性后在适当条件下可恢复其原来的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复性。变性发生的改变:①生物活性丧失②理化性质改变,包括:溶解度降低,结晶能力丧失,光学性质改变③生物化学性质改变,分子结构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分解5、试比较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及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答:(1)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含二硫键。(2

4、)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键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氢键。(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位置。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主要靠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等。(4)由数条具独立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彼此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成的聚合体结构就是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每一个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蛋白质的亚基。维系四级

5、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氢键和离子键也参与维持四级结构。6、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答:l)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强酸,强碱,剧烈搅拌,重金属盐类,有机溶剂,脉,肌类,超声波等都可使蛋白质变性。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由于水化层和双电层的存在,蛋白质溶液是一种稳定的胶体溶液。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以破坏其颗粒表面的双电层或调节溶液的pH,使其达到等电点,蛋白质颗粒因失去电荷变得不稳定而将沉淀析出。这种由

6、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作用称为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区别:如重金属盐类、有机溶剂、生物碱试剂等都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且不能用透析等方法除去沉淀剂而使蛋白质重新溶解于原来的溶剂中,这种沉淀作用称为不可逆的沉淀作用。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盐类,如硫酸铰,蛋白质的溶解度逐渐下降,以致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若用透析等方法除去使蛋白质沉淀的因素后,可使蛋白质恢复原来的溶解状态。此种沉淀作用称为可逆的沉淀作用。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失活,但变性后的蛋白质一般失去活性。第三章酶化学1、什么是酶?酶促反应有何特点?答: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和体外

7、起同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除少数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外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特点:高效性、特异性、可调节性、不稳定性2、什么是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分为哪两部位?各有何功能?答: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生成产物的部位叫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其中结合部位直接与底物结合,催化部位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3、Km的涵义及意义、米氏方程式。简述米氏方程的物理意义。答:米氏常数的涵义:Km值系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米氏常数的意义:K

8、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每一种酶都有它的Km值。Km值只与酶的结构,酶的底物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