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解答

课后习题解答

ID:37559227

大小:195.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5-25

课后习题解答_第1页
课后习题解答_第2页
课后习题解答_第3页
课后习题解答_第4页
课后习题解答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后习题解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概述1-0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1.传统的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面向连接方式,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正在通信的电路被破坏后,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后才能再进行通信;2.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数据打包成等长的数据报文发送,不需要先建立连接而随时可发送数据的无连接的方式(也可以实用面向连接的方式)3.因特网时代1-0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动态分配通信线路。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

2、干个大象有限的端数据快,每个数据库加上一些控制信息(首部),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分组交换的优点:1.高效,传输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带宽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输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告诉链路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分组交换的缺点:1.每个分组在经过交换结点是都会产生一定的时延。2.每个分组都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3.在源端需要将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需要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

3、率。1-03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电路交换的特点是:1.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采用的静态分配策略2.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故障,就需要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才可以继续通话3.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往往是突发式的,并且通信时线路上的很多时候都是空闲的,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报文交换特点: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单位的存储转发原理,根据目的地址的不同转发到不同线路上发送,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人工的方式)。分组交换的

4、特点: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可以省去重新建立连接所花费的时间,但是其存储转发右产生了时延。所以分组交换网是否比电路交换网更快地传送数据,还取决于网络中的结点是否能够快速地转发分组;分组交换网中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相比,分组交换也是基于存储转发原理,但是由于采用电子计算机并且分组长度不大,完全可放在交换结点的计算机的存储器中进行处理,使得分组的转发非常迅速。分组交换的优点,见P6表1-11-05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是否需要这一层?答:网络层的任务是将运输层的报文段或用户数

5、据包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因而在广播式网络中需要网络层;网络层另一个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在广播式网络中,源主机不需要选择路由,所有主机均属于目的主机,所以广播式网络中网络层可以简化,甚至取消。1-06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答:OSI是7层协议体系结构,TCP/IP是4层体系结构,包含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实质上,由于网络接口层没有什么具体内容,所以只有3层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1-07计算机网络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答:1.从网络的交

6、换功能进行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在数据网中同时采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2.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和接入网(是局域网和城域网之间的桥接区)。3.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专用网。4.按拓扑结构:有集中式网络、分散式网络、分布式网络。1-09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答:应该有3部分组成1.若干个主机,向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3.一系列通信协议,为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7、。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答:电路交换的时间:tc=d*k+x/b+s分组交换的时间:tp=d*k+x/b+(k-1)*p/b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

8、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答:分组个数x/p,传输的总比特数:(p+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