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及其规则

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及其规则

ID:37565842

大小:1.27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25

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及其规则_第1页
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及其规则_第2页
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及其规则_第3页
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及其规则_第4页
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及其规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及其规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及其规则黄泽敏张继成内容提要:与制定法传统下的法律推理不同,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由法律规则、指导性案例、案件事实以及判决结论四个要素构成。在这种思维模式中,由于对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作出是否同案的判断以及如何形成同判是整个法律推理的论证重点,判定两者是否属于相同案件以及如何作出相同判决的方法自然成为这种法律推理的核心方法。案例指导制度下法律推理的规则主要包括:基本参照规则、实现同案同判的认识规则、断定同案的判断规则、形成同判的约束规则、回归规则以及指导性案例选编的编写规则。上述推理形式和推理规则的系统作用是案例指导制度下

2、法律推理得以正确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关键词:案例指导制度指导性案例法律推理同案判断方法同判形成规则与制定法传统不同,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要求指导性案例必须成为作出有效判决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原本只将法律规则、案件事实和判决结论作为构成要素的法律推理模式无法满足实行案例指导制度的司法实践的需要。由法律规则、指导性案例和案件事实为前提的法律推理如何能够获致一个有效的裁判结论?这种推理模式应当有哪些相应的特殊推理规则?没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案例指导制度的有效运行将是难以想象的。案例指导制度是在制定法传统下借鉴判例法制度建立起来的,但又并非二者的简

3、单叠加。由此,本文在构建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推理模式和推理规则之前,首先提出以下两个满足条件:(1)不得违反制定法规则及其司法解释;(2)有利于促进法律得到统一适用,实现同案同判。条件1根源于我国主要属于成文法国家的基本现实,条件2则是根据构建案例指导制度的目的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黄泽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法理学硕士研究生;张继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写作过程中,张志铭教授、李瑜青教授、王晓副教授、李培峰副教授以及于龙刚同学对本文提出过批评性或建设性意见,在此表示感谢!·38·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及其规则一、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形式及

4、其论证重点(一)制定法传统下的法律推理形式及其论证重点要准确刻画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推理形式,首先应当对制定法传统下法律推理的论证形式、论证重点做一简要描述。制定法传统下的法律推理形式结构为:大前提(完整的制定法规则)小前提(案件事实)裁判结论其逻辑表达式为(图式1—1):(1)VX(Tx--*OPx)(2)Ta(3)OPa(1)(2)大前提[VX(Tx—OPx)]表示,对于任何一个案件事实X,如果X符合法律构成要件[Tx],那么,当事人就应当承担法律效果[OPx]。小前提[Ta]表示,特定当事人的行为事实符合法律构成要件。裁判结论[OPa]表示,

5、特定当事人应当承担法律效果。该推理模式表明,为了赋予特定当事人法效果[OPa],证明特定案件事实符合构成要件[Ta]成为该法律推理的论证重点和关键。对于简易案件而言,一般只需通过感知经验即可判断当事人的行为事实是否符合构成要件(Ta),进而获得一个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裁判结论。例如:甲和乙两个人是一对情侣,但由于乙方父母强烈反对,乙多次向甲提出分手,但在甲的坚持下二人继续保持恋爱关系。某天下午,甲与乙谈及婚姻问题,因乙明确表示反对二人不可能在一起,甲痛感欲绝,遂拿起房间里的水果刀,朝乙颈部、胸腹部、背部连续捅刺,致乙失血性休克死亡。根据上述推理形式,

6、这个案件的推理结构可表达如下:(1)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230条);(2)a故意杀人;(3)a应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1)(2)在这个简易案件中,当事人的行为事实是否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只要对“甲拿起房间里的水果刀,朝其颈部、胸腹部、背部连续捅刺,致乙失血性休克死亡”这一陈述,根据人们的感知经验即可直接判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简易案件的案件事实恰好处于以概念形式表达的构成要件的核心范围之内。但在疑难案件中,由于案件事实比较复杂,以概念形式表达的构成要件比较模糊,案件事实是否能够归属

7、于构成要件[T]之下,无法通过感知经验进行直接判断。这时,特定案件的事实特征和法律特征可以通过一个新的复合谓词[M]加以描述,[1]通过对这个复合谓词[M]的分析推论,也可将该案件事实恰好归属于构成要件[T]之下。这是[1]本文中T、M、H都为复合谓词,T特指法律规则中法律构成要件的事实特征和法律特征,M特指指导性(或疑难)案例的事实特征和法律特征,H特指待决案件的事实特征和法律特征。·39·法学研究2013年第2期一个根本性判断,需要以推论的方式获得。[2]以“任何车辆不得进入公园”为例。公交汽车当然属于车辆,因而适用该规则的规定。商品促销宣传车

8、是否也属于车辆,就无法根据感知经验直接判断是否为规则所描述的车辆,但通过分析推论可以判断商品促销宣传车[Ma]也是车辆[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