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

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

ID:37567273

大小:514.1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_第1页
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_第2页
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_第3页
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_第4页
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4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丰十会科学版)NO.4201O总第246期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SumNo.246【灾后儿童心理反应及干预研究】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理救助的启示刘秀丽,王鹰(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吉林长春130024;2.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灾难的多发性对人类身心造成的伤害是现代灾害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心理学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灾难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尤为严重,但不同的未成年人面对同样的灾

2、难其心理反应各不一致,主要是因为灾难并非是影响心理反应的唯一因素。笔者试图从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灾难本身刺激性因素四个方面全面分析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因素分析提出灾后心理救助的启示。[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01(2010)040131一o7灾害(自然和人为)的多发性是现代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灾害对人类身心的伤害性是现代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但是如何减轻、缓解灾难对人们心理的伤害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心理学问题,而是现代灾害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心

3、理学应共同面对的一个严竣挑战。相对而言,儿童、青少年等未成年群体对灾害损伤的承受能力更加脆弱,他们是灾后心理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灾难,不同的儿童、青少年其心理、行为反应千差万别。灾害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这是影响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各种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错综复杂地交互作用的结果。而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UrieBron—fenbrenner)于20世纪70年代所创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BioecologicalTheory)则是这一研究结论的强有力的支持者,理论强调从生态学视角看待人的发展和教育,认为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不仅仅来自于个体内部,而是由于个体所在的“个体、家庭、

4、学校、社区、社会”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所以,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也应从“个体、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相互镶嵌的整体系统人手。一、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特殊性相对于成年人,儿童、青少年等未成年人灾后的心理创伤有其独特之处。首先,未成年人的心理更[收稿日期]2009—12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项目(CBA080234);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科研团队项目(NENU-SKD2009)[作者简介]刘秀丽(1973一),女,浙江乐清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王鹰(1972一),女,内蒙古乌兰浩特人,长春师范学院教师。·131·易于受到强烈的悲伤、恐惧的刺激

5、,更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其次,未成人认知水平较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不懂得如何排解强烈的悲伤和恐惧,更易于把这种恐惧、无助和悲伤埋在心里,最终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年幼儿童的心理疏导方式也异于成人,难度更大。成人可以通过交流减轻心理创伤,但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有限,不能任意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疏导,虽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可以采用玩游戏、角色扮演以及绘画等艺术手段,但相对于语言这种简便的工具,实施难度增加。第四,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因为身心各方面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危机时期,此时对外部的干扰更为敏感,面对外来强大的刺激,更容易突发各种心理危机,影响健康

6、人格的形成。根据理论分析可见,相较于成人,灾后儿童、青少年等未成年人更可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现有大量灾害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虽然至今为止无法确定未成年人群体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灾后心理反应是否存在年龄差异,也没有确定成年人群体中的年轻人是否比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灾后心理症状,但灾害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早有定论的是,灾后未成年人相较于成人更容易出现心理不适症状,即儿童和青少年比成人更容易出现灾后心理障碍。二、灾后未成年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不同研究者在以往灾难研究和灾后心理反应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个体在灾后身心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划分每一层的具体影响因素,形成各自的“影响因素模型

7、”。例如Freedy、Resnick和Kilpatrick等人提出了“危险因素模型”(riskfactormode1),他们按照时间顺序,把危险因素分为灾难前因素(包括受灾人群的性别、年龄、创伤经历等)、灾难中因素(包括灾难暴露程度及对灾难的主观感知等)和灾难后因素(包括资源流失、次级压力源、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Freedy等认为,这三类因素中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个体灾后的身心反应状况llIl。Hodgkinson和Stewart(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