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

ID:37568220

大小:112.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25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_第1页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_第2页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_第3页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_第4页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首先感谢友盟李飞(此帖已经公开)以下是分类,每个大项中又有细项:一、基础类(政治3楼、字典4楼、地理5楼、汇编6楼)二、简牍类(走马楼吴简7楼、其余诸简8楼)三、经济类(经济9楼、货币10楼)四、传记类11楼五、制度类(地方行政含都督12楼、选拔考课13楼、官制14楼、封爵及礼制15楼、兵制与法制16楼)六、历史地理、战争类(历史地理17楼、政区划分18楼、战争19楼)七、文化思想、社会类(文化通史20楼、儒道佛21楼、社会生活22楼、士族23楼、少数民族24楼)八、政治类(政治25楼、史学26楼、地区史27楼、考古28楼)九

2、、论文集类(已故名家29楼、知名学者30楼、研讨会31楼)红字是我建议的优先本。一、基础类政治篇《三国志集解》、《后汉书集解》、《晋书斠注》三国史范围内,最详尽的注解本,不但有作者及诸先贤的分析、不同史料的取舍理由,也附有同一个人其他事,能散见于哪里。对有一定基础的入门者来说,是最快上手的。《宋书》、《梁书》、《隋书》其实也就是应用一下职官志、郡国志之类,其中梁在讲述诸夷,往往有以前所没有的内容,可供参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如果有兴趣族谱的话,反正我不太相信这东东。《续后汉书》抛开萧常和郝经的蜀汉正统论,还是有异于廿四史的资料,可能反正是比百

3、讷本更早的原文,可用来纠错;也可能只是他们的见解,那就可能对,也可能错,故要具体分析案例。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之书,但也不是必读不可。《八家后汉书辑注》、《九家旧晋书辑本》三国相关内容其实真的很少。《三国志校笺》赵幼文有部份见解,比卢弼更出色和合理。引用了萧常《续后汉书》、郝经《续后汉书》、《建康实录》等校对,也是其优点;应用武英殿底本而舍百讷本,这点见仁见智了。综合来说,也不失为值得一购的本子。《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其实这个按以前的排列方法,不算正史,但这部地方史,补充了很多蜀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地方史。当然,也有部份与《三国志》相左的内容,入门者没有

4、头绪时,任乃强的注译能帮助你。作为首届国家图书奖的得奖作品,其实真的不用再多废笔墨,总体来说,意见基本正确,注译有时超出原文数倍,算是其他的参考意见;在校对底本方面也可见其功力。当然,刘琳的《华阳国志校注》也值得一看,尤其它是简体横版,对很多人来说,比任乃强的舒服。所以要因人而异,好像对从小看竖版繁体的我,完全没区别。《建康实录》其实可以说是吴版纪,补充了很多《三国志》没有的内容,比方步练师之名;因有《资治通鉴》所引用的内容,比方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同时因很多与《三国志》相左的内容,后记的校勘之功用,是时候发挥了。中华书局版对比上海古籍版,中规中矩

5、,没有太多较差劲的校勘。《校补襄阳耆旧记》是难得补充荆州士人、地利、风俗的史料,尽管黄惠贤先生在多年后,不太满意自己的校注版,但仍是目前为止最佳的辑本。胡注《资治通鉴》时间和诸史料的取舍,通鉴毕竟是集北宋的精英来编著,有相当的权威性。胡三省的注解,中规中矩,有对有错,但大体上还是能引用。《后汉纪》东汉编年体,还有很多内容是《后汉书》、《三国志》所没有的,可惜的是在曹操迎刘献后,著墨不多了。以周天游校注的版本为佳。《世说新语笺疏》魏晋之际史家所在的环境,迫使他们有不少曲笔;裴松之虽注引了很多南朝时尚存、现在已散佚的诸史料;《太平御览》这些类书虽搜集了

6、不少唐、宋时的史料,但对比南朝来说,应该丢失了不少。《世说新语》及其所注引的诸史料,填补了空白。有不少大家也注译,当中以余嘉锡先生的最为详尽,且是以比较哪条史料更可信为主,最适合三国研究者。如何阅读运用?可先从后记,以笔画数查出四角号码,然后以号码找出相关人物,再远用查纪传的方式,查遍你认为是该事件的相关人士。虽然较麻烦,但对比大海捞针,已经是不错了。书中同一个人,随时有十多个写法,人物索引真的节省了很多时间。《太平御览》这部类书罗列了诸多已散佚的史料,有时或能反正百讷本原文是错误:逍遥津之战战徐盛失的不是矛已是牙旗,因为那条资料是被编入牙部,对比

7、百讷本误书一字与不置矛部而误置为牙部,可能性已前者为大。通过关键词搜索,如人名、事件,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此书。《艺文类聚》唐四大类书之一,有《太平御览》所没有引录的史料,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取材上与其他类书,达至事与文兼。《通典》食货等制度史,是神作;地理等就免了,年份校正很糟糕,黄初三年已死的张辽,居然在州郡一,介绍曹丕黄初六年留张辽屯江都。《文献通考》好坏参半,错误也不少。其实《通典》对大部份网络业余爱好者来说,已经足够。《汉官六种》研究汉礼制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原始史料,可补《汉书.百官公卿表》和《续汉书.百官志》的不足。不过,东汉制未必全盘等同

8、魏制或蜀汉制,而且诸人所书的,两汉的区分不明显,没有一定的基础下,绝不建议优先阅读。《风俗通义校注》应邵著,没错,就是迎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