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震和地球的圈层-行星地球

第六章 地震和地球的圈层-行星地球

ID:37568251

大小:8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5

第六章 地震和地球的圈层-行星地球_第1页
第六章 地震和地球的圈层-行星地球_第2页
第六章 地震和地球的圈层-行星地球_第3页
第六章 地震和地球的圈层-行星地球_第4页
第六章 地震和地球的圈层-行星地球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地震和地球的圈层-行星地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地震和地球的圈层构造全界每年能被感觉到的地震超过30000次,每年仅有大约75次大地震发生在地球上,并且其中的许多地震还发生在偏远的地区。偶然也会有一些大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地震便是地球上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了。地震会引起砂土地基的液化,给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当地震发生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电力和燃气输送线经常被破坏而造成大规模的火灾,如1906年SanFrancisco地震中,大多数的破坏是由于地震引起的火灾造成的;我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造成了24万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这是目前为止是世界

2、地震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1.地震的有关概念(SometermsofEarthquake)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快速释放引起的地球或地壳的快速颤动。地震的能量从震源(focus)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释放传遍整个地球。震中(epicentre)——震源在地面上垂直投影叫。震源深度(focusdepth)——震中至震源的距离。震中距(epicentraldistance)——从震中到任何一个地震台站的距离。2.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特征(EarthquakeWaves)地震波是地震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震波分为:面波(surfacewa

3、ves)、体波(bodywaves)。面波——围绕地球外层传播的波;体波(纵波、横波)——沿着一定传播路径穿过地球内部的波。纵波(primarywaves):通过介质的体积变化即挤压和拉伸传播的,在固、液、气态介质中均可传播,速度最快。横波(secondarywaves):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通过介质的形态变化而实现,又称作剪切波,只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纵波慢。3.震中的确定(FundingWhereEarthquakesOccur)P波和S波传播速率不同,因此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有时间差,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

4、,地震台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根据地震监测仪接收到P波和S波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中距。4.地震震级和烈度(EarthquakesMagnitude)地震震级是描术地震绝对强度的一种方法,是指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取距震中100km处由标准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μm)的对数值,如10mm=10000μm即震级为4。1935年,美国加里福尼亚技术学院的CharlesRichter提出了地震震级的概念(RichterScale)。目前全世界都使用RichterScale来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5级以上的地震能造成破坏,目前己知的最强

5、地震是8.9级,曾经记录到的8.6地震震级(RichterScale)能量的释放产生的振动相当于10亿吨TNT的能量。当RichterScale震级小于2时,常通人们是感觉不到振动的。震级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变化关系:如6.5级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多倍的5.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4.5级地震产生的能量的900多倍(30*30)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是根据地面的破坏程度来确定的。烈度一般分为12级。6级以上的烈度都具有破坏性;12级烈度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烈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称等震线。由于各地地质情况不

6、均一,破坏程度也不同,所以等震线不是规则的同心圆。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Ⅱ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Ⅲ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Ⅳ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Ⅴ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Ⅵ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Ⅶ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Ⅷ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坏

7、-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Ⅺ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5.地震灾害(DestructionFromEarthquakes)5.1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地震的强度:地震的震级越大,破坏性越大。(2)地震持续的时间:地震持续震动的时间越长,破坏性越大。大部分地震持续的时间小于1分钟,而1964年A

8、laska大地震持续时达4—7分钟。(3)建筑物地基的性质:按理论上讲,在震中范围20至50公里内应受到相同程度的震动,然而这个区域内的破坏程度却各不相同。造成这种震害的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地基性质。较软的沉积物地基比较硬的地基的震害要严重,如那些建在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