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作文妙

等闲识得作文妙

ID:37569466

大小:8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25

等闲识得作文妙_第1页
等闲识得作文妙_第2页
等闲识得作文妙_第3页
等闲识得作文妙_第4页
等闲识得作文妙_第5页
资源描述:

《等闲识得作文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等闲识得作文妙——造句法构思行文快招(论文)一、作文命题三大类1.直接给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标题的:(2008)不要轻易说“不”、他们;话题的:(2008)坚强。2.由“导语/材料”引出“标题/话题”的。标题的:(2009)“常识”;话题的:(2005)“纪念”。3.由“导语/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作文题。话题范围;标题范围;导料范围。 二、作文非有“话题”不可。只给个话题让你作文,是将作文的限制降到了不可再降的程度!任何人,写任何文,最起码的前提是非有个话题不可!任何作文,必有话题才能动笔(即使是写请假条,也

2、必有话题)。话题作文,不用说,自有明确的话题。标题作文,如今命题时命得如话题一样宽泛。范围作文,自选出相关话题。如写作范围限制在“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一般都是自主立意、选材,宽松也宽泛;但也让你无所适从,而出现不切话题、中心不明、不善拟题、疏于谋篇、无从下手等一系列构思与行文的困难。 三、议论文好写。其思维六七岁孩子已经具备――爸爸,爸爸,我要买气球。(论点/是什么) (论证/为什么)它真好看啦――(分论点1)一个汽球,就有红色、蓝色、黄色……(色彩)它圆圆的、又长长的,肥一段、又瘦

3、一段的……(形状)还便宜――(分论点2)才四块钱呢,我以后少吃一根冰激凌就行。(比较论证)妈妈说,爸爸一包烟都花十块钱呢。(对比论证)……爸爸,爸爸,给我买一个吧!(结论/怎么样) 简单的几句话,却是典型的议论文思路,结构完整;详略分明;有分论(第二层次);分论中还有分论(第三层次);论证方法多样;句句聚焦,毫无废话。 如今的高考作文,其要求往往比较宽松,其命题不作较死的限制,旨在鼓励学生拓宽写作思路,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但也因此常使一些学生在自主立意选材的宽松宽泛中无所适从,而出现――不切话题、中心不明、不善拟题

4、、疏于谋篇、无从下手等一系列构思与行文的困难。这些作文构思与行文的困难,可用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造句法构思行文快招”来解决。此法尤其适用于作文基础不很理想的同学! 下面遵循构思到行文的步骤,论述此法的具体运用及其妙处。前面讲过,作文前一定会有话题的。于是拿话题造句就行。 一、用话题造句,选定立意古人早就说过“意在笔先”(这“意”在记叙文中叫“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叫“中心论点”)。有了话题之后,第一步是将“话题”四面八方地想着造出句子,并迅速在草稿中写出,可将这些句子看作立意。如:1.……请以“生命之美”为话题

5、写一篇作文将“生命之美”造句——①生命之美在于每一分钟都在燃烧。(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和燃烧。我们追求生命之美,就是要努力燃烧自己)②生命真正的美源于精神的永恒。(肉体的存在是短暂的,精神是可以永恒的。因此生命的真正存在不在肉体,而在精神)③奉献,让生命更加美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④保持美好心情,生命之树常青。(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很多,能够在阴天看到放晴,在困境看到希望,这样的人生不就快乐了吗)⑤生命之美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发现,只要用心体会,生命处处闪耀美丽的光辉)⑥残缺的生命也可以

6、很美。(许多身残志坚的人士,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2.……请你以“换一种眼光”为话题……将“换一种眼光”造句——①换一种眼光,微笑地生活。②眼光仅一换,生命别样美。③学会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不以偏概全,也不以主观否定客观——我们才能在对主、客观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世界,建设美好的生活)④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在换个角度审视后都是别有一番风味的。(看待问题时,一旦跳出了那个"框框",或许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⑤换一种眼光思考,就能得到丰富多彩的答案。(这对于我们个人和我们民族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3.“曲径通幽”

7、的话题话题本身就可算是个句子,也依然能用造句法再造句(或复句),不过难度大一些:①曲径妙在可通幽(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②曲径尽头逢幽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③曲径通幽处,美景入眼帘(——走进×××);④“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⑤幽处难通选曲径(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独辟蹊径、勇于创新,大胆地走自己的路而通向光明的终点);⑥别有曲径可通幽(可写某种不寻常的、巧妙的方法达到好的效果)

8、;⑦我从真诚的曲径,走向其心灵的幽处(写心灵的沟通);⑧烟迷曲径,信步通幽;⑨幽处不胜奇绝,且从曲径登临;⑩且看文笔跌宕之妙,曲径通幽之奇…… 只要肯用话题不断造句,势必出现“话题有限,立意无限(造句无限)”的情形!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不善立意,苦于立意;倘在冥思苦想中一旦获得一个立意,便倍加珍惜,如获至宝,往往不进行再度立意,而是在有限的立意中勉强行文,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