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师-计算题

物流师-计算题

ID:37569860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物流师-计算题_第1页
物流师-计算题_第2页
物流师-计算题_第3页
物流师-计算题_第4页
物流师-计算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流师-计算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量本利分析公式: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总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总收入×100%=单位边际贡献/单位×100%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已知某配送中心新开展夜间送货服务项目,每次服务收费单价为75元,且预计每次服务的变动成本为35元,且这一新增项目导致配送中心每年产生固定成本5000元,求解以下问题:(1)单位边际贡献?(2)边际贡献率?(3)保本送货服务次数应为多少(即业务量)?(4)成本收入图形?解:(1)75-35=40(2)40/75*100%=53%(3

2、)5000/40=125成本业务量5000125*是以时间序列含有季节性周期变动的特征,计算描述该变动的季节变动指数的方法。*一种概率分布生产与科学实验中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可以近似地用正态分布来描述。例如,在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强力、抗压强度、口径、长度等指标;同一种生物体的身长、体重等指标;同一种种子的重量;测量同一物体的误差;弹着点沿某一方向的偏差;某个地区的年降水量;以及理想气体分子的速度分量,等等。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量是由许多微小的独立随机因素影响的

3、结果,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量具有正态分布(见中心极限定理)。从理论上看,正态分布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质??,许多概率分布可以用它来近似;还有一些常用的概率分布是由它直接导出的,例如对数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毛利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销售成本包括产品的固定成本部分(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损耗)和变动成本部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等)。边际贡献是产品扣除自身变动成本后的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可见二者不是一个概念,主要区别在于固定成本部分。图上作业法已知如图所示:三个工厂向四个市场配送,请确定最佳配送路线。4B223A33B157B4

4、12131A1334B34A2先去掉两个圈内路线最长的线,得到下列流量图B2(1)(2)A3(1)B1(3)B41213A13(1)B34A2135432374验证:第一圈内总长:3+4+5+4+7=23第一圈逆时针内配送路长:3+4+5=1211.5,则不是最优方案;第二圈内配送路长:4+2+3+4=13第二圈逆时针内配送路长:26.5,则是最优方案。第二圈顺时针内配送路长:36.5,则是最优方案。修正第一圈内方案,取逆时针方向最小值1,然后逆时针方向配送路线减去1,顺时针方向配送及未走路线加上1,则得到第一圈内配送路长:5总长

5、一半,则是最优方案。如图所示:验证:第一圈顺时针内配送路长:7+4=1111.5,则是最优方案;第一圈逆时针内配送路长:511.5,则是最优方案。第二圈顺时针内配送路长:36.5,则是最优方案。第二圈逆时针内配送路长:4+2=66.5,则是最优方案。计算运费:1*7+2*5+1*4+2*3+1*2=29A2(1)(2)A3B1(2)(1)B412131A133B3(1)54323474课后练习方块代表市场,椭圆代表厂商,短线代表路程。运费单价3元/公里,求最佳运费线路,最低运输成本。901801501003040352511014

6、01708060506530240270608519070802502002107570先做线状部分30259018015010040351101401708060506555(1)(2)运费:(1)(90X30+40X25+50X40+100X35)X3=27600(元)(2)(80X60+60X55+50X30+110X65)X3=50250(元)2、做圈状部分240230608519070802501402107570验证(原理:同方向路线长〈1/2圈总长)圈总长为:70+80+70+75+60+85=440KM顺时针长:8

7、5+75=160KM〈220KM合理逆时针长:60+70+70=200KM〈220KM合理经验证结果上述结果配送方案为最佳计算圈状运费:3X(190X60+50X85+140X70+210X70+40X75)=129450元总运费为:129450+27600+50250=207300元预测方法误差的计算方法指数平滑法新一期的预测需求=上一期的预测需求+a(上一期的实际需求-上一期的预测需求)a为平滑系数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季节指数法一元线性回归法下表为2001-2005年,某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数据年份需求量200

8、020012002200320042005实际需求量100106112110102105预测需求量1021021031051071)假设2005年的实际需求量未知,根据移动平均法求出2005年的预测需求量2)根据实际需求量和预测需求量计算出预测的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