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最新

红楼梦研究最新

ID:37595778

大小:9.32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5-12

红楼梦研究最新_第1页
红楼梦研究最新_第2页
红楼梦研究最新_第3页
红楼梦研究最新_第4页
红楼梦研究最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楼梦研究最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红楼梦研究----红楼入门主讲:滁州学院中文系裘新江引言—《红楼梦》过时了吗2005年6月20日,《南方都市报》的《阅读周刊》刊发了一篇对文学评论家张柠先生的访谈文章。张柠先生在访谈中提出了几个尖锐的观点,例如:(1)现代小说的两大要素是叙事性和个人主义,而《红楼梦》是抒情性的,笼罩在神话背景下,浪漫色彩浓重,因此根本没有现代品质;(2)《红楼梦》的主角是没有欲望,即使有性的能力也没有性的意愿,因此是无性的“阉人叙事”;(3)《红楼梦》不是悲剧,而仅仅是佛教的悲观;(4)《红楼梦》没有价值体系的支撑,没有整体性,跟现在的生活毫无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当代文学研究室客座研究员

2、,2005年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985二期”特聘教授第一节《红楼梦》的文学与文化地位一、说不完的红楼梦1、国人爱做红楼梦:由“梦魇”说起俞平伯先生曾在1952年出版的《红楼梦研究》自序中说道:“这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魇’,你越研究便越觉糊涂。”在《乐知儿语说红楼》一组文中俞氏又道:“我常说自己愈研究愈糊涂,遂为众所诃,斥为巨谬,其实是一句真心语,惜人之不察。”2012年12月9日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应邀到斯德哥尔摩大学参加交流。他认为,每个作家最终要探讨的都是人性。人性是复杂的,千百年一代代作家一直在探讨,到现在也没探讨清楚,所以要继续探讨。谈及“如果读者不了解自己所写的

3、作品的思想时,会不会失望”的问题,莫言表示:读者不一样,我对读者表示尊重,即使曲解也是可以原谅的。而且优秀作品总会被曲解,只有主题明确简单的小说才不会被曲解。“中国有部《红楼梦》,中国人一直在解释,越解释越糊涂。所以高明的小说家会把思想藏在故事里,把精力放在人物上,让人物自己表达,所以有的小说充满悖论。以后我还要创作这样的小说。”1966年张爱玲定居美国,至1995年离世,期间以十年时间研究《红楼梦》,此书正是其晚年多年研究的结晶。书中共收入其七篇研究文章,包括《〈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插曲之一》,《初详〈红楼梦〉》,《二详〈红楼梦〉》,《三详〈红楼梦〉》,《四详〈红楼梦

4、〉》,《五详〈红楼梦〉》。红学大师周汝昌称之“只有张爱玲,才堪称雪芹知己”。张爱玲得如此,其原因在“心极细而记极强”(周汝昌),“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红楼梦魇》自序))《红楼梦魇》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国人爱做红楼梦http://hlm.btv.com.cn/content/2010-08/05/content_1281272.htm新版《红楼梦》剧组得知中国红学会举行成立三十周年研讨会在恭王府举办的消息后,导演李少红、制片人李小婉,带领于小彤、蒋梦婕、周毅、李艳、杨洋等新版《红楼梦》演员夜游恭王府,拜会众多红学

5、家。看到电视剧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现代装扮,红学家们都很惊讶,对这些年轻演员的表现也给予了肯定。《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和窗口。《红楼梦》表达出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心理方式以及中国人的人生命题。——王蒙2、文化圣经红楼梦王蒙主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李劼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蕴含着全部历史文化全息图像的旷古巨著."《红楼梦》的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作为一个旷古的文化灵魂,她照亮了昔日的兴衰;作为一则《城堡》式的寓言,她启示了未来的存在。正如人们可以在世界文化的横向座标上

6、发现《红楼梦》的文化命运之意味一样,人们可以在中国文化的纵向座标上领略这部巨著的神灵所在。"3.作者之谜2006年6月一个叫卞亦文的深圳商人,在上海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8万元的价格竞拍得到这部《红楼梦》手抄残本。中国红学会名誉会长冯其庸和著名《红楼梦》版本及文物收藏家、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等红学名家鉴定认为,这是一个有极高价值的本子,是抄成于嘉庆早年的《红楼梦》残脂本。这是三十年来《红楼梦》研究资料的又一重大发现。4、版本之谜二、《红楼梦》的历史与文学背景(一)历史背景1、《红楼梦》的强烈“末世”感。如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呼啦啦似大

7、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树倒猢狲散”之类,说凤姐是“凡鸟偏从末世来”,探春是“生于末世运偏消”,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也明确说当时的贾府是处在末世环境(“下世光景”)。2、背景论争。乾嘉时代是不是封建社会崩溃的前夕,有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吴大琨《略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文史哲》1955年第1期)(二)文化背景1、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明清之际的具体文化背景和曹氏家族的文化环境,这三者在曹雪芹身上化而为一了。2、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就生活的丰富性来说,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