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的致病作用

尼古丁的致病作用

ID:37596321

大小:860.3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1

尼古丁的致病作用_第1页
尼古丁的致病作用_第2页
尼古丁的致病作用_第3页
尼古丁的致病作用_第4页
尼古丁的致病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尼古丁的致病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尼古丁的致病作用 和药用价值李国辉03级临床药学Nicotine内容简介1、尼古丁的性质2、尼古丁的致病作用3、尼古丁的药用价值4、小结尼古丁的性质尼古丁(Nicotine)是一种液态生物碱,无色易挥发,与空气接触氧化后转变为棕褐色,并散发烟草所具有的特殊气味,溶于水,并易形成可溶性盐。它是烟草中的主要毒性物质,在吸烟引起的许多疾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尼古丁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54.42mg/kg,是烟焦油的LD50的十倍,因此是烟草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化学结构式及三维分子模型尼古丁的致病作用1、引起慢性炎症疾病2、肺气肿3

2、、促进肺癌细胞产生和生长4、收缩、损伤血管5、影响牙齿生长发育6、影响甲状腺功能引起慢性炎症疾病尼古丁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PMNs)浸润、活化,释放炎性介质溶酶体酶、花生四烯酸及活性氧,作用于弹性蛋白、胶原蛋白,引起损伤。主要表现在慢性阻塞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尼古丁能够升高细胞内游离钙(Ca)浓度使细胞蛋白激酶C(pkc),Ras蛋白活化而诱导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表达增多,促进中性粒细胞(PMNs)与内皮细胞粘附,导致炎症的发生。肺气肿尼古丁通过抑制MФ细胞凋亡使肺泡内MФ细胞存活时间延长,MФ释放更多的蛋白酶和趋化因子

3、。蛋白酶破坏肺泡壁导致肺气肿发生;趋化因子募集更多的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加重了肺气肿。小鼠试验表明尼古丁能刺激金黄地鼠肺泡巨噬细胞释放血栓素和溶酶体酶,前者引起肺血管和支气管痉挛,使气道和血管阻力升高;后者造成肺部的炎症、损伤,进而可导致气管和肺血管反应性的改变。促进肺癌细胞产生和生长肺癌的发生与尼古丁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密切的关系,其机理与尼古丁抑制MФ细胞的机理相似;尼古丁还可以刺激某种因子的分泌,导致肺癌细胞更加具有攻击性并促使他们分裂生长。但具体的机制及对其他瘤细胞株的影响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收缩、损伤血管尼古丁、香烟提取物

4、均可引起明显的血管收缩。研究发现,去除血管内皮后,尼古丁对血管环的收缩作用明显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表明尼古丁收缩相主要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存在,认为收缩相只是因部分抑制了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内皮源性舒张因子所致。此外还可能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影响牙齿生长发育尼古丁对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且表现为对剂量及时间的依赖性。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其抑制作用也越强。尼古丁在0.08g/L时,细胞存活率只有11.1%,生存细胞极少。尼古丁作用于牙周膜细胞时,使细胞胞浆内产生空泡,形态发生改变,对抑制细胞的增殖有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尼古丁处

5、理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时发现,当尼古丁浓度在0.001%-0.075%范围内时可抑制细胞的增值,而当浓度大于0.075%时细胞全部死亡。尼古丁的药用价值1、阿尔茨海默病2、帕金森,又称震颤麻痹3、抗癫痫4、肠炎AD病人的记忆力逐渐丧失,进行性智能减退,最后产生痴呆。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D的发病与吸烟成负相关,并随着吸烟量的增加发病率进一步减少,而且吸烟能推迟AD的发病年龄。阿尔茨海默病(AD)尼古丁能改善大白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还能恢复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由于脑损害而失去的记忆,对22例痴呆病人连续2-4周使用尼古丁后进行智力测验,发现其注意力,

6、反应性和认知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帕金森,又称震颤麻痹(PD)PD的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在PD病人中发现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缺失前伴随着尼古丁结合率的降低。在外科大脑半球横切术后的大鼠中发现,注射尼古丁可以减轻DA能神经末梢的减少,防止黑质、纹状体DA神经元的变性。抗癫痫尼古丁可减弱癫痫发作并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实验证明:经尼古丁预处理的大鼠(0.5mg/kg),15分钟后给予红藻氨酸(KA,12mg/kg),可明显减弱KA诱导大鼠产生的癫痫发作包括湿狗样抖动及脑损伤程度。另有报道,给大鼠每天吸烟10分钟(含尼古丁1.74mg

7、/支),每周6天,共4周。注射KA(10mg/kg)后,其癫痫发作、死亡率及海马CA1和CA3部位神经元严重脱失现象均明显降低,并且减弱了KA兴奋毒所引起的相关抗原的表达。溃疡性肠炎溃疡型结肠炎是一种炎症反应,由白介素-4(IL-4)过量生成引起。而恶唑酮(OXZ)诱导的实验性小鼠大肠炎病变,局部以及脾细胞产生的干扰素-r(TFN-r)降低,而IL-4增加。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证实,长期应用尼古丁后可使恶唑酮(OXZ)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的病理组织学损伤减轻。测定脾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显示尼古丁可显著抑制OXZ所刺激脾脏淋巴细胞的IL-4生成,

8、提示尼古丁对OXZ诱导的实验性小鼠大肠炎作用与此有关。由此可推出长期应用尼古丁可减轻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的组织学损伤是通过抑制IL-4生成而发挥疗效。溃疡性肠炎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